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央广网新郑9月27日消息(记者冯悦 马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早在今年春节,李克强总理考察贵州时,农民工含泪对他说的一句:“就想回家就业”,使他一直牵挂着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问题。近日他考察河南期间,特意到新郑市孟庄镇农民创业园,仔细了解和询问农民返乡创业遇到的问题。
农民工:“就想回家就业。”
李克强:“想回家就业?”
农民工:“对,我们这里是原生态,想回来搞种植、养殖。”
李克强:“还是想回老家?”
农民工:“对。”
李克强:“你们的愿望不光是你们的,还有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兄弟们,他们也是这样的想法吧?”
农民工:“一样的,都有这种想法。”
说到农民工返乡就业,我们必须把时间拉回到今年春节前,在贵州黎平县返乡农民工服务接待站,李克强给回家途中休息的农民工兄弟泡上热腾腾的方便面。这些农村家庭的顶梁柱、在城里扛得起百斤重担的壮年汉子,一提到“家乡”两字,就满眼是泪。
李克强:“少小离家,老大想回。你们从青年出去,壮年想回来,回来还是创业的大好时机。你们讲的话让我们非常感动,我看你们讲话的时候眼睛里面都有泪花。还是想回家,是不是?”
农民工:“是。”
总理当即表示,要让有愿望的农民工回来:
李克强:“听你们讲,许多人是愿意回到当地来就业,这样可以照顾家庭,全家团圆,而且你在这里从小长大,人文风俗习惯都很适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农民工:“总理讲的太好了!”
李克强:“国家将制定吸引和鼓励农民工回本地创业的计划,要给农民工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和技术培训,让你们在当地能够就业,满足大家的愿望。”
农民工:“谢谢总理。”
随后,总理的承诺变成落地有声的政策措施,国务院6月推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见。这一政策究竟落实成什么样子,现实中有哪些问题?总理在近日考察中亲自展开调查。
新郑市孟庄镇的农民创业园,聚集了近百家加工和销售大枣的小微企业,其中有一多半是返乡人员创办的,带动了周边上万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李华方回忆,新郑这个地方祖祖辈辈都种红枣,政府的支持也好,区的用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政府提供了平台,他就回来了。李华方感慨,“真想不到总理问得那么细致,关心个人办企业的情况,还有政府是不是落实。“
河南是李克强曾经工作长达七年的省份,这次考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老书记常回家看看”。他最关心的,是农民工能否得到更优惠的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终于给了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工作人员:“它这个产品主要就是针对咱们这个园区的大枣产业,在银行的基础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打一个七五折到八折。“
李克强告诉农民,家乡政府为你们清障搭台,就是希望你们回来带动更多乡亲创业致富,以创业支撑产业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
河南的城镇化问题一直以来是“老书记”——李克强心中的大事,1998年上任之初,河南城镇化仅居全国倒数第二;到2013年底迎头赶上,但仍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已严重制约着河南的“中原突围”,而农民工返乡创业,正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一条有效路径。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朱启臻教授表示,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布局的调整,近几年东部地区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很多产业都向中西部转移了,这时提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和创业,对中部的发展和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此前的实践看,远距离劳动力的流动,对于城镇化的发展,效果并不好。甚至一部分农民工群体形成了“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的尴尬。朱启臻说,如果我们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在家乡的中小城镇容易融入,全家可以一起,生活的门槛也比较低,这也有利于我们中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
此外,农民工实现返乡就业创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农村青壮年“空心化”等现实社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就包括到老家农村去,这样就给农村注入了活力,解决了一家几口人各奔东西的问题。一部分人通过创业就业可能彻底转移到城市了,他们就把土地流转给愿意从事农业的人,对它们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提供了方便,所以政策对城市的发展、农村的繁荣都是有好处的。
李克强总理屡次称赞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功臣”,要求各级领导要像解决自己亲人问题一样,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拥有近3亿农民工的中国来说,这项政策把创新创业和农村农民联系在一起,真正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