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意见》的对策措施,都是因应各种创业主体在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各种便利,进一步简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给予创业者充分的自主权,在各个关键节点给予创业者动力和推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之公平有效运作,为创业者打造了优越投资和发展环境。这些指导性政策,如果落实为具体的执行型细则,创业者就可以根据政策对号入座,获得切切实实的政策支持,将会在中国掀起新一轮创业潮,改变未来生活、统领科技前沿的未来的“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创业不等于创新。创业就是用一种合理的商业模式,创造一个可以连续生产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从而使这个机构平稳运行和不断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满足市场需要从而产生利润,通过摄取利润获得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创新不是这个过程的必要元素,满足市场需求才是必要元素。所以,成功的创业往往只需要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利用现成的技术和设备,只要复制得好,满足了市场需求了,创业就成功了。反而,创新,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与否,完全是看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创业行为不是创新也不需要创新,如果一定要用完全新的商业模式去创业,如果这个商业模式没有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其创业风险是很大的。所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不是同一件事。
创业和创新属于不同的专业和领域。创业造就的是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创新造就的是发明家、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创业需要完成的是组合一个可以自我生存自我复制的社会经济组织,创新需要完成的是发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新的规律,找到更高效的产品、服务的生产方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和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业和创新需要不同的资源。创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并且以盈利为目的,只有产生足够的盈利,企业才能够生存发展,所以,各种支持创业的政策无不围绕着资金这个主题展开。创新当然也需要资金,但是,决定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及其团队,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就是创新的动力之源。创新需要的是各种实验,是把各种新的元素打乱重新组合以便观察任何新的结果的过程。创新就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就是在所有前人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把科学再往前推进一步。
创业和创新的社会意义不同。正如《意见》在发展意义部分所讲,创业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创业,我们拥有了更多经济组织,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载体,更有实力去推进创新活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技创新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管理创新让合作过程更加畅顺,提高了社会效率;体制创新让我们避免社会虚耗,提高了发展的速度。创新就是革过去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命,重新布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创造新的人类历史纪元。当前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就是追赶欧美等创新型国家,在源头创新、突破性创新、核心技术方面占领一席之地,成为世界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在体制创新领域,我们所进行的探索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也被实践证明更加卓有成效。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重视做好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后发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需求动力。应该建设一流的创新环境,包括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链、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建设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应该完善创新制度,学习先进国家制定自主创新法律和制度,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建设创新生态体系,就是建设好大批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流专业研究机构、善于将技术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要培养出大批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并且推动三者良性互动。还应该衔接好创新、创业、创投,让更多的创新有效转化为创业,让创新与创业及时得到创投的大力支持。应该建设好基础设施,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一流的交通、能源、信息、网络设施。应该重视建设创新文化,将创新作为每一个国民的基本职责,把创新作为人生追求和工作乐趣,把创新能力作为判断人力资本价值的衡量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创新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阮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