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北京晨报
创业火了,火得史无前例:原先仅是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几乎每个有志青年,都想借这股浪潮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哪怕最终一败涂地也无所畏惧。而跳进这场创业大潮中的创业者们发现,迎接他们的是各种热情的邀约。一大波致力于为创业服务的人们和资本们,正在急迫地寻找创业者——抢占了现在的创业者,也许就是抢占了未来——以至于“创业者都快不够用啦”。
“我们创业吧!”
狂热的不仅是初创者,“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去前线战斗。”
“哪天咱们好好聊聊,我手里有几个比较成熟的项目,咱们一起创业吧。”接起电话,温凯的内心充斥着一股莫名的冲动和激情,身为小白领的他虽然心里清楚,也许自己并不适合创业。
“咱们一定要顺势而为。”电话那一头继续说,“现在国家鼓励创业,不创业岂不浪费了?即便是失败了,咱们最起码也算年轻过。何不就此博个未来?”
温凯说,一周下来,这已经是第4个人找他聊创业:无论是否有项目,也无论项目是做金融产品还是卖毛巾,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谈论着自己对创业的想法。而身边已经创业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做麻辣小龙虾还是卖奶茶。“我们创业吧”,已经成了他最近听到最多的句子。
不仅如此,就连曾经身为红杉资本副总的胡丹,也从投资人的角色,转变成为创业者。“以前只能看着别人创业,有点手痒,也有点羡慕。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去前线战斗。”胡丹尽管此前成功投资了聚美优品等多个项目,在圈儿内也算是颇有名气的年轻投资人,但当创业浪潮来袭,他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路。“也许未来我还会做回投资人,但至少现在我正在为自己的创业奋斗。”
创业者本身就是商机
“孵化器越来越多,感觉创业者都不够用了”
与上世纪80年代创业相同的是,激情依旧;与那时不同的是,创业者并非独自承受着一切。今年,政府出台了众多鼓励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从教育到工商再到财政,被一项项优惠政策刺激的并不仅仅是创业者,还有那些拿着大量资金的投资人。
“创业者本身就是商机。”一位资深投资人向北京晨报记者坦言,现在有很多服务于创业者的孵化器,他们的加入,不仅让创业逐渐变成了优质项目的市场,也让整个创业形成一种生态链,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创业者享用。
刚从低谷走出的房产商就是其中一分子。从潘石屹到毛大庆,从创客到you+再到超级蜂巢,一处处一栋栋为创业者而搭建的社区正在崛地而起。而来自you+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间创业公寓,都有10个创业者报名入驻,让越来越多的资金大佬看到,这里的潜力无限。
巨擘们的大量涌入,助推着创业浪潮向前进,但火爆背后的隐忧也初见端倪。“孵化器越来越多,感觉创业者都不够用了。”一位投资人向北京晨报记者感叹着,尽管现在创业者众多,但拥有资金的平台、投资人也不少,而优质项目就那么多,如何吸引这些项目来自家孵化,已经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了。
适当的泡沫是好事?
“现在可以保证好项目一定能够拿到钱”
火热的背后是泡沫,这已经成了金科玉律。创业也是如此。软交所总裁胡才勇表示,创业已经初显泡沫,业界对此也了然于胸。
“中国的创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现在很多创业企业A轮融资估值偏高,多家投资公司去抢一个项目,估值虚高的情况已经出现。”胡才勇向北京晨报记者举例道,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估值就已经偏高;而一些O2O的项目,有两三个门店估值可能上亿。“现在资金热情很高,也许未来中国大妈也会把钱放到投资基金里面,供创业者使用呢。”
尽管如此,在胡才勇看来,即便是创业泡沫已经显现,但并没有到达严重的地步,适当的泡沫或许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反倒是好事一件:毕竟现在可以保证好的项目一定能够拿得到钱,一改前几年“好的项目同样没资金”的窘境。
“如果现在项目连很少的钱都拿不到,那只能说是能力问题了。”曾为投资人的胡丹表示,他对创业极度乐观。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能拿到资金的项目占比也只有5%到6%。在胡才勇的内心,其实他并不鼓励大学生创业。“从投资角度来说,风投更喜欢投资那些有工作经验或者创业经验的人,哪怕创业失败的经验也可以。”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