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日报
西乡某工业区的一栋厂房里的创客基地。 何俊 摄
5月31日,在深圳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创客”概念,首次提出了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四创联动”新思路。今年,深圳还将出台“支持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青少年创新专项计划,办好“国际创客周”。
随着“创客”热度的不断提升,“创客空间”在深圳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宝安也不例外。今年4月24日召开的宝安区科技创新大会上,开放制造空间2.0、优创空间、创业二路、大公坊等5家创客基地正式获得授牌成立,宝安的“创客”事业向前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与南山等科技大区相比,宝安的创客起步较晚。宝安希望走出一条与南山不一样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基础和历史发展的原因,一直以来,宝安都在制造业上独占鳌头,电子、材料、智能硬件等一直是宝安的优势产业,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使宝安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条。近年来,随着宝安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始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宝安的这条产业链更加有了“创新”的色彩,这条“创新资源链条”就成为了宝安打造“特色创客”的重要基础。
“创客是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这说明创客除了‘玩’之外,还需要落地,需要实现。宝安正是希望借助宝安在工业设计、产品优化、手板制作、量产配套等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不仅吸引创客们来玩,还帮助创客们在最短时间内将想法变成产品。”宝安区科创局科技发展科科长郑志强表示。
挑选创客项目
依托产业链落地转化为产品
如果不真正进入基地内,你绝不会想到在西乡某工业区的一栋厂房里还有着这样一个创客基地。
大公坊创客基地是今年4月刚刚挂牌成立的创客空间,其依托的母体是深圳市大典工业产品设计公司、大典创新供应链公司,这让大公坊也带有了浓厚的工业设计的气息。一进入基地,一股古朴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基地打出的“从创意,到实现”、“创客不仅需要‘提供工具’,更需要提供‘辅导服务’”等标语昭示着这是一个着重于“帮创客实现创意”的基地空间。
与柴火空间等纯粹的“创意会所”不同,大公坊的空间被划分成了几个板块:创意讨论空间,基地设有专门的会议室、展览室供创客们开展沙龙等交流活动;创客孵化空间,基地预留了部分空间,准备开设部分工位供创客们使用;产品生产空间,依托大典设计,基地有了个小型的生产车间,可以让创客们“就地取材”,将创意想法迅速转变成产品。
“从这个布局上,就能看出大公坊创客基地的独特之处。”大典设计董事长、大公坊创客基地CEO丁春发告诉记者,大公坊的重点就是帮创客“落地和实现”,“创客兴起之前,大典服务的都是企业。创客虽然是个体或者小型团队,但是他们也要生存,也有把想法变成产品、甚至产生效益的需求,而这个过程需要依托一个设计、生产、营销、资金等各环节俱全的完善链条,我们的重点就是帮助他们搭建起这个链条。”
大公坊把“创客项目落地和实现”分为四个步骤:开放创客空间。创客可到大公坊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项目资料,提出孵化申请,大公坊如觉得项目合适便会约创客到基地交流想法;创意种子培育。大公坊会对创客的想法和项目在成本、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孵化加速。经过前期的分析后,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就会进入图纸设计、3D打印产品原型、资金筹集等实操阶段;项目孵化完成。产品正式投入市场。
实际上,在“创客”概念还没出来之前,大典设计就在其网站上设了“创客联盟”板块,让全国各地有想法有创意的个人给公司投稿,公司从中挑选项目培育和孵化。“创客”兴起后更是掀起了一个高潮,现在,大公坊几乎每天都要接待2—3个创客,其前期孵化的一些项目也开始初见成效。几个月前,两个重庆大学的毕业生找到大公坊,希望与大公坊共同开发一个“互联网+”的垂直餐饮项目,经过几个月的孵化,两个大学生设计出了软硬件,还拿到了500万元的投资,公司已扩张到了50多人的规模;几天前,还有两个创客向大公坊提出“开发与手机终端相连接的测试皮肤水分的仪器”的想法,希望可以和基地共同开发,目前项目正在讨论中。
“不是每个创客的创意都有成为产品的价值,有些可能在玩的时候就死掉了。大公坊就是要借助产业链,从众多创客的项目里挑选有商业价值、市场价值的项目,落地成为产品。”丁春发表示。据统计,在大公坊接触到的创客项目中,有转化价值的项目比例大约占到20%—30%,这部分项目中,又有半数左右能实现盈利。“做创客具有一定公益性,但深圳未来的创客肯定会更侧重于‘创业’,这就是考验团队的运行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宝安的创客土壤的确拥有了独特的优势。”丁春发说。
丰富创新链条
策划主题活动提升宝安创客影响力
大公坊创客基地只是宝安目前在大力推动的创客空间之一。今年4月,宝安挂牌成立了5个创客空间,除了大公坊已进入正式运行轨道外,引入尚松团队的开放制造空间2.0,预计6月份投入使用;拥有项目路演、创意交流等功能的“创业二路”创客基地计划在6月底推出空间服务;深圳市海外留学人员协会在宝安建设的“优创空间”计划于8月投入使用;位于F518创意园的爱丁堡国际创意孵化中心免费提供创客入驻工作卡位70个;宝安赛格正与相关创客空间团队商洽,有意在四楼开设创客空间,凭借电子元器件优势为创客提供产品转化服务;华丰集团正在打造的“智客空间”致力于市场推广、品牌打造,投融资对接等创客软服务……
在这些创客空间之外,宝安同时也在引进和培育一些创客项目,如现在正在积极洽谈专注于青年动手能力培养的“少年创客”团队,在广源互联网创新基地引进“UArm”创客团队等。
不过,宝安区科创局工作人员坦言,与南山相比,宝安的创客还处在起步阶段,氛围还未完全形成。“宝安要做的,就是挖掘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把创客的氛围和土壤培育起来。”宝安科创局工作人员表示。
深圳的几个创客大区可谓各有各的特色和优势。南山是深圳的创新大区,创客起步早,创新氛围浓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龙岗规划建设国际大学园,集中了大批教育资源,学生是丰富的创客源头,在产生创意和落实创意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主动性,很多国际性的创客活动也放在龙岗举办,大大推动了龙岗创客的发展。
“宝安的特长就在于孵化体系,这个体系不是政府搭建的,更重要的民间力量。”宝安区科创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宝安有大量的民营科技园,还成立了科技园联盟,可以迅速地为创客项目找到园区服务、融资机构,帮助创客项目成长壮大,同时宝安在元器件、组装、代工生产等方面也是强项,“这些都是创业要关注的,也是宝安能提供给创客的。”
该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宝安将不断引进创客团队,策划一系列创客主题活动,并打开创客团队和创客活动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年强人愿意到宝安参加创客活动;加大对创客团队的服务和扶持力度,让它们安心地在宝安扎根;依托民间力量进一步丰富服务于创客的产业链;由业内企业前线,组建国际创客联盟;举办创意主题沙龙,促进创客智慧交流等。
9月份即将开学的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也将为宝安发展创客提供一个绝佳机遇。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是深圳特色学院政策发布以来,第一所开始招生的中外合作特色学院以及中国第一所英文教学的创业型国际化设计学院,学院提出了“智力众筹”的概念,还会设置向外开放的创客空间,将大大提升宝安创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还了解到,宝安区制定的《关于大力发展创客活动促进大众创业的若干措施》有望于不久后出台。在即将于6月下旬举行的深圳“国际创客周”期间,宝安也将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与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四方网盈创作基地合作,举办背包客创客空间站启动仪式暨“与深圳同创造”展示活动、开设创意集市、举办创客项目路演会、微创盈创意作品比赛、邀请嘉宾讲创客故事等。
■对话
宝安区科创局科技发展科科长郑志强:政府重在培育创客氛围和土壤
南方日报:在引进创客项目、培养创客空间时,宝安一直在强调产业链和制造业基础。产业链和制造业基础在整个创客的链条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郑志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里不仅有前半句“创新”,还有后半句“创业”,既要给创新良好的范围和土壤,也给创业打造快速孵化的供应链。创客、创业有时很难区分,创客分分钟可能就变成了创业者。但创新到创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跨越,创新可以玩创意、玩想法,进入到创业时,就是产品要快速实现,企业管理要完善,投融资要到位,这些都是宝安的强项。
南方日报:在宝安培育创客氛围的过程中,政府重点要做什么?
郑志强:创客不是政府想拼命推就能火的,更需要依靠民间力量。目前创客在宝安还处于种子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把土壤培育好,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创客来宝安玩,等创客适应了宝安后,就借助宝安的工业链,工业设计、手板、产线配套等优势,打造一条服务于创客的产业链,帮助创客创意落地,产品转化,让他们在宝安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政府在创客培育方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还要更充分地挖掘资源。现在,我们也在借助展会四处发现具有潜力的创客项目,有些小的创客项目在其他地区得不到重视,我们就很欢迎这样的项目来宝安看看,感受一下宝安的土壤和氛围,把宝安创客的机构、体系、土壤丰富起来,毕竟不能一味只顾大的项目。我们无意要和其他区去比较,只是踏踏实实地把我们该做的事情做好。
南方日报:大典设计这样的公司其实从“创客”概念兴起之前就在做创客孵化这类的事情了,宝安这样的企业远不止大典一家。您如何看待宝安这类具有前瞻性的企业?
郑志强:创客就像个蓄水池,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往里面蓄水的过程,以后会产生多大的价值很难讲。大典这些企业在发现创客创意、孵化培育创客项目这一块摸索了多年,实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而“创客”的火热恰好让它们站到了风口上,飞起来会更快、更简单。政府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也就是去烘托这种氛围,让长期在这方面有扎实准备地公司更快速地起步。未来,宝安在扶持方面会加大对这些创客基地的扶持力度,通过这些基地把政府的支持措施具体地落实到创客身上。
■记者观察
从创客到创业有多远?
“创客”源于英文Maker,指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以此看来,除了“玩”之外,创客还包含着“把创意转变为现实”这一环。创客的想法得不到实现,就不是真正的创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何走好从创客到创业的第一步,对于很多创客来说依然是个巨大挑战,产业化也因此成为创客创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记者就了解到一个案例。有个创客发明了一款家具机器人,还在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节目上获奖。他非常希望把这个产品产业化,但这个生产过程涉及到图纸设计、模具、费用等各个环节,去跑了很多创客空间,一直都仅仅停留在路演和创意讨论层面,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这个创客遇到的问题也许会是很多创客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问题。创客大多以个人和小型团队为主,很多是80后、90后,也许他们满脑子都是创意,但由于资源和经验优先,大部分创客必须借助外力才能让这些创意成为“产品”。成为产品后,还必须有专业的指导和服务,才能让这些产品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从这个角度上看,宝安发挥在产业链上的独特优势,大力引进创客项目,培育创客空间,无疑是在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创客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宝安在大力引进创客的同时,也应注意发掘自身已有的优势和资源,例如加强与区内大批成熟的软件开发者、艺术家、工业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他们成为创客的主力军,让他们的创意和产品带动所在企业的产业升级,从而在宝安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记者 崔洁 通讯员 殷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