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创业公司玩不起拼车 拼大巴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5-06-05 16:51 作者:LUPA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在拼车市场的“贴身肉搏”战中,爱拼车就在上周第一个倒下了,留下业界一句意味深长的“格局已定”。在滴滴快的、Uber等大腕的搅动下,留给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到底还有多少?

有家叫接我拼车的创业型公司决定放弃小车型的拼车业务,半年前转投拼大巴业务。在接我副总裁崔睿看来,大巴是相对标准的产品,定时定点出发,线路匹配较容易些,而且尚没有企业对这一垂直市场进行深入挖掘,是出行领域的新机会。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认为,不同于拼车的信息中介平台模式,拼大巴有车辆租赁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通过高效运营尽快回本乃至盈利,是资本看重的地方。

玩不起拼车咋办

梳理拼大巴市场的玩家,除了像接我、嗒嗒巴士等专门做这块业务的创业公司外,滴滴、易到用车、PP租车等出行领域的大公司,也纷纷推出大巴服务。

“大鱼吃小鱼”的淘汰赛会否再次上演?

“拼大巴的竞争难度没有拼车那么大。”徐晨分析,拼车的形态跟打车接近,最后想要切入的也是类专车市场。换言之,它跟打车、专车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并且由于相互可替代性强,专车公司稍微升级业务,很容易就进入拼车的领地;而拼大巴则是一种接近公共交通的新业态,跟拼车的用户重叠度不高,司机端也完全不一样,因此,即便大公司在资金量上占优,但还是基本跟创业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拼大巴主要满足上下班通勤,这也是出行领域最强的需求。接我还在做小车拼车的时候,推出过“接我Show巴”的营销活动,在每天上下班最繁忙线路推行一辆免费乘坐的大巴,结果短短一周就增加1000多个用户。有了市场的肯定,团队把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大巴这个产品上。

“目前全国有近200多万辆大巴,但每天的上座率不是很高,平均在70%左右,特别是一天开两趟的通勤大巴,运行效率更低。”崔睿为南都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每辆大巴每次把10个空余座位共享,那加起来便解决了四五千万人次的出行,市场容量非常巨大。

拼大巴请来算账

拼大巴平台需要从巴士运输公司租来车辆,所投入的成本能否通过线路运营赚回来呢?徐晨在考察这类创业公司时,特别注重运营效率的问题,否则资金缺口可能比专车、拼车还大。

南都记者了解到,拼大巴平台设置线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热门线路来招募乘客,二是收集用户的线路需求,然后通过大数据来匹配,两者同步进行,到后来则主要依据用户的数据来开设线路。

从上座率来看,成熟线路和新线路的情况各有不同。嗒嗒巴士CEO周瑞金对南都记者说,前者的上座率可能要达到80%以上才会成行,后者考虑到培育市场,超过六成就可以。而接我的上座率指标则视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定,比如现在处于扩张期,不妨放得较低一些,之后随着规模扩大调整成本结构。

如此能否通过车票收入营利呢?周瑞金坦言,乘客的付费并不是他们盈利的来源,未来考虑接入广告、电商等方式。崔睿则表示,把平台的用户量做大以后,增值服务将成为商业模式更具有想象力的地方,比如提供早餐、物流等服务。

但徐晨认为,拼大巴不是一个一直处于高需求的业务,基本上就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拼车、专车“冲量”的那套商业逻辑在这里不太适用。“我相信大巴业务本身的高效运营才是壁垒所在,绕个弯子创造别的需求来拉动商业化也许更难落地。”

【第一人称】

●讲述人:

嗒嗒巴士CEO周瑞金

包车“孵化”

先来看一组数据:我国每天的出行需求在4.6亿人次左右,其中拼车的规模最多3000万到5000万人次,而坐公共交通的有将近2亿人次。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拼大巴的市场机会要大于拼私家车。

从用户需求来看,用户选择拼大巴的可能性也大于拼私家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价格,私家车动辄二三十块,而拼大巴低至3元,价格优势明显。二是时间,私家车本身在道路上没有任何优势,而在很多城市大巴可以走公交车专用道,例如深圳,可以帮助用户节省时间。三是场景,拼私家车你基本上只能跟司机交流,而拼大巴你有很多机会跟车上同行的朋友交流。

前期,我们主要通过地推来获取种子用户,去到公交车站台、地铁站台以及人流密集的写字楼发传单,同时,用补贴、代金券吸引更多人加入。而在大巴资源方面,则跟多家运输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专门推出了“定制包车孵化器”,巴士公司可以将已运行或尚在招募中的定制包车线路交给他们运营,对于优质的定制包车线路,平台会给额外的宣传资源和运营经费补贴,帮助线路平稳度过客源培育期;而对于根据乘客出行需求整理出的定制线路,巴士公司可以在车辆订单空白期特别是空驶阶段接收匹配订单,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这些针对巴士公司的服务都是免费的,甚至还有补贴,对于优秀的司机也有分级别的奖励。至于盈利方面,暂时不考虑,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同时拓展更多城市。

●讲述人:

接我副总裁崔睿

定制增值

拼大巴市场刚起步,很多公司都着眼于积累用户和开出更多线路,我们也是这样的思路。

在PC端,我们开发了面向企业的定制班车产品,相当于企业把班车运营托管给平台:原本需要投入的车辆租赁和管理成本,现在由我们来承担;原来因为部分员工住得偏远,没法满足他们乘坐班车的需求,现在通过大巴共享得以解决,企业自然非常欢迎。对于我们的班车服务,企业不需要买单,还是由每个员工来付费,所以这种2B模式最终还是2C,企业更多是作为我们获取用户的一个渠道。并且,企业班车的需求数量终究有限,我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移动端微信端,至今已经收到10万条线路请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匹配,一方面优化已经开通的线路,另一方面不断增加新的线路和班次,这也是大多数同行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增值服务,给用户更多惊喜。比如说,我们在所有大巴上都安装了免费wifi,准备推出的一辆土豪金巴士,甚至能提供唱K等各种娱乐服务,很多乘客都很感兴趣。另外,我们也组织线下活动,最近的一次英超中国球迷嘉年华活动,就是邀请球迷用户来参加,反响很不错。对于拼大巴乘客这样一个相对固定群体,非常适合与社交结合,这同时也是平台增加用户粘性的一种方式。

利用现有的车辆和用户资源,我们逐步让大巴满足更多场景需求,比如跑上下班的车同时跑穿梭车,以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这一方面增加了司机和车辆收入,另一方面降低乘客出行的费用成本。

【众议院】

●议题1

用户提出的线路需求五花八门,若考虑成本有时无法满足,但这样一来又影响用户体验,两者如何平衡?

周瑞金:用户的需求发出后,需要得到他人的响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达到30人以后我们才会开通。对于比较冷门的线路,我们尽可能进行优化和调整,但还是要保证一定的上座率。

崔睿:线路设计其实很灵活,顺方向的大巴稍微调整下线路,就可以把更多乘客接上。对于比较冷门的地段,我们的做法是鼓励用户在提出线路的同时自己招募乘客,通过社交方式尽快开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加快线路覆盖,使得相对偏远的地方也能满足。

徐晨:线路设计涉及到具体运作中的成本核算。比如说,一些主干线路即使满座,也不一定可以回本,因为老是堵在路上;从优化线路的角度考虑,有些乘客不一定要送到上班的地方,送到接驳点更适合。我们在北京做过测算,一些特别短的线路,虽然热门,但如果考虑成本,要十几块钱一趟,那很多人就宁愿不坐了,因为这已经接近打车费用。所以高效线路也不一定最后都能盈利,我们着重在对运营方面的考量和具体数据的判断。

旁白:亲,高效线路不一定最后都能盈利噢。

●议题2

拼大巴满足上下班通勤之余,其余闲置时段如何填补,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周瑞金:我们接下来可能会对上下班场景进行细分,包括地铁的接驳、穿梭大巴等等。如果是中长期来看,可能会结合演出的场景。但目前来看,嗒嗒巴士主要还是聚焦在需求最大的上下班场景。

崔睿:接我已经推出亲子班车、商务穿梭车和酒店接送机业务,以后还会有自助游、听演唱会、看球赛的共享巴士,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不过,要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填满效率时间,匹配难度也大大增加,而实现这一点也正是竞争的核心。

徐晨:其实在非高峰期间,坐公交的人不多,通勤大巴优势不明显,很多人对时间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所以其他时段的场景不是不可以做,比如针对会展、会议的拼大巴,但那不是一个常态业务,线路比较难定,怎么规模化也是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时间证明。

旁白:闲置时段肿么办,规模化没那么容易滴。

●议题3

如果烧钱大战再次上演,如何应对?

周瑞金:大巴市场不同于小车市场,进入门槛高、市场集中度高,我们在目前会建立强大的壁垒,包括产品、线路、车辆、服务、司机等多维度的内容,相信仍然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崔睿:补贴是教育市场的有效手段,我们也不拒绝,近期也有融资的计划。但补贴换不来忠诚度,看滴滴、快的就知道。用户看重的是价值,包括产品设计、服务、线路等一系列细节,价格并非决定性因素。此外,比起专车、出租车,用户对于通勤大巴的忠诚度更高,习惯于坐同一线路的车往返写字楼和社区,成为一种稳定的出行方式,不太容易改变。

徐晨:烧钱还是难免的,尤其在地域扩张的时候。但不同于专车、拼车,一补贴马上拉动订单量,大巴很强调线路,线路没设置好,即使免费也没有人来坐。并且,低价只是一时的策略,从业务逻辑来讲,平台要适时转到正态化的运营,这是考核团队的标准之一。我看过的几家公司,前期几条线跑得比较顺畅,基本能够赚钱。

旁白:线路没设置好,即使免费也木有人来坐啊。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