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广东青年创业 热情高“实操”少
发布时间:2015-05-22 16:20 作者:LUPA

2

 

  “90后”C E O王锐旭像是上足了发条。从1月至今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九尾科技”马不停蹄,北京、上海,分公司陆续开业,“兼职猫”A P P的用户数已突破200万,企业用户近5万。3月,“九尾科技”再获挚信资本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随着一个个“王锐旭们”见之于报端,“青年”、“创业”这样的字眼如同一阵旋风,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开来。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故事鼓动着多少年轻人的内心,他们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创业吗?

  大学生创业有多少?

  吆喝的多行动的少,“实操”比例低于全国

  广东的青年人口全国第一,在这场被称作“第二次个体户”的大潮中,青年是绝对的主力军。

  根据广东团省委发布的《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报告,此次创业潮的主体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潮不同。

  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青年创业者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而如今,青年创业者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比高达75%,一大批知识青年涌现了出来。

  实际上,广东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比例相当高。五成本科生有创业意愿,而到了专科,这个数据超过七成。但和高涨的创业热情相反的是,最终“实操”的大学生并不多,只有不足1%,远低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

  “广东的青年创业热是很热,但感觉是组织部门在主力推,站着吆喝的人多,具体行动的人少。”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廖根深就表示,广东作为全国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留给学生和青年的创业空间并不大。“好赚钱的项目早就被人做了。”此外,广东就业环境宽松,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就业而不是创业。

  青年电商主力是什么?

  超过95%是80后、90后,75%有大学以上学历

  广东青年创业热衷什么项目?电商绝对是他们的心头肉。据统计,60%的青年电商年龄在20-30岁之间,超过95%的电商年龄在35岁以下。可见,80后、90后是电商的绝对主力。

  广东省的青年电商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全职电商,近20%的电商是在校学生。从学历来看,48%青年电商为本科,27%青年电商为大专。当然,也有接近25%的青年电商没受过高等教育。

  为什么选择电商?起步资金需求少、技术要求门槛低、投资风险小是几大因素。广东省青少年事业促进中心副主任何兵就表示,同样是“触网”项目,电商的起点和发展前景远不如A PP类的“互联网+”项目。

  “电商只是简单的买卖,现在逐渐盛行的互联网+模式,创业者的团队、运营、盈利模式都是自己的。”何兵就表示,“一个风投,他绝对不会投一家淘宝网店,但他会投一款A PP。”

  实体创业多不多?

  仅14 .6%的学生会将创新成果转化

  在现有的青年创业者中,做商贸类、互联网+的项目居多,真正搞实体创业的青年少之又少,而实体,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转化途径。

  统计数据显示,青年创业者中,只有16.6%的人经营专利产品,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成果主要还是停留在参与竞赛和论文阶段,只有14.6%的学生会通过相关机构,将创新成果进行转化。

  深职院大二学生刘盛威和同学就设计出一款残疾人士爬楼梯专用轮椅车,这款作品在旋转受力下楼梯时,能防止轮子滚动的三角轮和设有特定程序线路板的防倾斜座椅均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主体模型出来了,离量产却很远。刘盛威直言,自己只是一个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钱推进量产。

  “实际上,实体创业者虽然起步门槛高一点,发展周期长一点,但一旦成功,将形成成熟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研二学生王在易就表示,现在很多校园创业者创业方向都不是本专业,有些可惜。“研究生不见得只能做科研,把科研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才是做研究最大的意义。”

  难题

  创业路上有四大“拦路虎”

  当青年创业这股热潮越来越猛烈时,一些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好团队难找、缺乏技术人才、社会融资难和政策难落地是青年创业路上的四大拦路虎。

  好团队难求

  好的团队远比资金重要。这是火烈鸟C E O马朔在创业五年后的最大感受。

  “我的另外两名合伙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离我而去,让我非常被动,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他总结,要创业,团队就要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在选择合伙人时,能不能和自己一起,在未来五到十年中一起进步最为关键。

  缺技术

  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伙伴,不是那么容易。广东金融学院社团宝创业团队负责人侯东阳与女友合伙,从格子铺开始创业,后转型做A PP项目,技术人才就成了拦路虎。

  “一开始就只能是找市场上的公司外包,这块费用就花了十几万,结果第一阶段产品还失败了。”侯东阳说,启动资金都是几个合伙人自己掏钱垫付的,失败后,他和女友一度饿得上顿不接下顿。

  “后来第二阶段产品,我们就找这家公司谈,能不能技术入股,先做产品出来。”新推出的社团宝A PP马上获得风投看中,得到50万元投资,才解了燃眉之急。

  社会融资难

  虽然大部分创业者都反映,而今融资已比两年前容易很多,但相较于第一次创业,无家庭背景、农二代、工二代的创业者,不少启动资金还是通过自己想尽办法,东拼西凑而来的。

  广州艾晨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志伟的创业之路就走得不平坦。“装修第一家店时,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干,扛水泥、刷油漆、搬桌子……”即便这样,在工程预算上还是出了意外。由于后续资金跟不上,施工队准备罢工,无奈之下,吴志伟当晚四处找渠道,借了12万元现金,工程才得以继续下去。

  2012年9月,吴志伟和他的合伙人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全国教育部重点推荐的优秀创业项目,并获得15万元的种子基金。

  政策落地难

  2009年至今,广东出台的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文件累计达26份,但实施主体分散于23个部门和单位,缺乏有效的统筹联动运行机制,青年对此知晓率和运用率低。

  “原来制定的政策大多有很浓厚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主义色彩,这个政策只对我这个学校、系统内、户口内使用。”廖根深举例说,中山大学有位学生是河南人,原本打算去佛山南海创业。南海的创业优惠非常多,从市到区到镇,甚至到街道都有各类优惠,但所有优惠都只针对本地户口,这位学生一个都享受不到。“政府要有长远目光,现在不是为解决就业率,这些创业有可能将来就是创新驱动,就能促进你的产业转型升级,不要局限于门户。”

  主持:李建平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通讯员 何星

  制图数据来源:广东省教育厅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