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代表谈促进就业——
创业带就业 人才兴百业
【代表名片】
吴顺江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徐秋芳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张天任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
王月英 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廖小清 翁浩浩 黄宏) 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另一个数据: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而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比率控制在4.6%以内。
面对高校毕业生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失业率同比下降0.1%,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着力促进创业就业,让更多人圆就业梦,促进企业发展?我省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创业,脚踏实地善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我认为创业是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张天任代表说,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创业者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他认为,创业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可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从而为适应新常态提供新动力。
如何帮助大学生创业?徐秋芳代表说,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已比较优惠,关键是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近年来,尽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不断提升,但学校主要是理论教学,而且很多老师没有创业经历和经验。
为此,徐秋芳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通过企业家言传身教,让学生对创业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企业家,张天任代表对创业感触颇深。他认为,创业不仅要有梦想和激情,更要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创业空间越来越多,关键是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在广阔的市场中发现和抓住机会,然后脚踏实地做下去。
就业,加大培训助转型
就业,是王月英代表关注的话题之一,她带来的一个建议就是加强企业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她在调研时发现,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一些职工工作时间长、对企业忠诚,只是因为不适应新岗位就被下岗,对员工来说有失公平。
“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大培训力度,对不适应发展的职工进行培训,让其胜任新岗位。”王月英代表建议,政府要引导企业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让职工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进步。
张天任代表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说,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有一批务工人员会重新回到农村。这次,他专门提了有关政府加强对这些人员培训、使其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建议。
心态,对就业者来说很重要。徐秋芳代表说,现在人们喜欢往大中城市挤,而这些城市就业岗位有限,要求也更高。她认为,基层也有广阔的舞台,建议就业者放平心态,到基层就业或锻炼。为此,她建议就业政策特别是待遇应向基层倾斜,引导人员合理流动。
兴业,技能人才不可少
岗位是人才发展的平台,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吴顺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中两种人才非常重要,一是研发人才、二是技能人才。
“现在往往偏重研发人才培养,对技能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吴顺江代表说,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技能人才比例普遍较高,一般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0%以上。而我国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不足20%。浙江相对比较好,这个比例接近30%,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为此,吴顺江代表建议,把技能人才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对技能人才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同时,加快技能人才开发立法,从法律层面保证和推动职业技能开发,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规范和完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保障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权利,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也要为职工提供保障。王月英代表说,各地要像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的那样,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