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

就业见习托起青年的梦想
发布时间:2013-07-05 13:13 作者:LUPA

2013-06-25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今年,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699万人。在如此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愈加凸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人难。如何搭建大学生与企业对接的桥梁,如何让大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如何让企业招到适用的人才,是社会各方面一直探索的方向。就业见习计划,为我们打开了解决矛盾的一扇窗。

就业见习“前世今生”

就业见习最早出现在上海。2002年2月,见习计划在沪正式启动,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贝尔有限公司、上海商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沪上知名企业,被命名为第一批 “职业见习基地”。当时,上海市为什么出台这个“青年职业见习计划”呢?

在采访中,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管理部职介科科长黄河向记者介绍了上海市职业见习计划出台的初衷。

他说: “见习计划实际上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解决的也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与很多方面都有关联。在见习计划出台的前一年,上海举办了首次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410名学生中只有8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还不足1/5。市职业技术鉴定中心评价这些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同时,来自企业的反馈也证明了这点。中芯国际集成电路 (上海)有限公司曾招聘数百名应届毕业生,但两个月后就淘汰了近20%。他们发现,光靠招聘面试还是很难真正衡量出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往往一开始干活才发现上手慢,难以进入角色。同时,这让企业觉得人力成本很高,因为新员工进来后都要接受一段时间的企业理念和职业技能培训。这期间,他们并不为公司创造任何价值,而公司要支付员工全部工资。企业成本问题还使上海的年轻人遭受着外地劳动力和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双重夹击,上海本地青年在中低端的劳动力市场上,单就用工成本而言,几乎毫无竞争优势。青年人短期失业问题不大,但如果长期失业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上海市政府和原劳动保障局决定为离校前未就业的大学生或者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建立一个就业缓冲带,这就是职业见习。”

所以,从2002年年初开始,上海市原劳动保障局选择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作为 “职业见习基地”,让参加职业见习的青年在这些企业提供的具有一定 “含金量”的岗位上见习3个月至半年,学习职业技能,丰富职业经历,培养敬业精神,提高青年人的职业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009年,就业见习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务院办公厅在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与此同时,共青团也决定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提供见习岗位121646个。见习成为离校前尚未就业大学生的一个不错的新选择。

上海市一直都是政府为见习计划 “买单”的。见习期间青年失业人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政府给予见习者相当于本市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60%的生活费补贴;对建立见习基地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见习培训费补偿。此外,上海劳动保障部门还联手平安保险公司专门为见习双方设计了包括雇主责任险、第三者责任险、见习者人身意外险在内的“职业见习综合保险”。实行见习计划以来,政府的补贴标准逐步提高。据徐汇区就业促进中心技能培训科科长宋晓伶介绍: “目前,上海市政府给予见习生每月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补贴,区里再补贴最低工资的20%,也就是保证他们在见习期间能拿到最低工资,此外,企业对他们也有每月至少1000元左右的各种补贴。所以已经无需担心企业会把见习生当廉价劳动力对待了,见习生收入多的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一般也能在3000元上下。我们鼓励企业留用表现优秀的见习生,一旦留用,将补贴企业社保缴费下限的50%,补贴期为两年。”

 企业也是非常欢迎就业见习计划的。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雇员工作服务中心咨询顾问沈晓怡说: “实行见习计划之初,上海市原劳动保障局就曾承诺这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与日常招工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一项纯粹的公益性计划,政府将承担整个计划的一切费用。市局也呼吁作为见习单位,应该把这种公益活动当作一种 ‘享受’,而不是 ‘难受’。其实,我觉得企业不应该把吸纳见习生当作负担。它明明就不是负担,虽然我们给见习学员提供了岗位,帮他们提高了技能、积累了经验,但他们也付出了劳动,政府承担了他们的生活费补贴,企业补贴多少没有硬性规定,完全自愿自由,而且通过对见习学员的了解最终留用他们,还让企业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招聘成本和管理成本。”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