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东西我不知道,我到底哪里不合适了,他们为什么也没有要(我),我这样的初入社会的人,尤其是面临找工作的话,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足在哪里,也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了嘛。
解说: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经历了一轮轮挫败的小李却亲眼目睹了身边的同学,靠家里的关系进了好单位。
小李:
好多都是过来读个研究生之后,然后回(家)去,就算自己找不到,自己特别理想特别合适,回去都会家里都已经给安排好了,像机关单位的话都是事业编的,然后像国企的也有,有学校(去)当初中或者高中的老师都是这一类的。
解说:
面对699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公开、公平、公正,能够鼓励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而除了这种隐性的不公平,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会遭遇莫名其妙的歧视。针对这类情况,教育部在今年4月17日发出通知,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字幕提示:2013年4月17日 新闻)
主持人:
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都要做到“三个严禁”,也就是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解说:
如今,通知下发已经过去近三周时间,但来自《潇湘晨报》的报道说,2013届长沙理工大学的硕士毕业生7日爆料称,长沙市望城区6日发布的政府雇员招聘公告,明确要求学历为985、211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记者注意到,今天这份公告已经重新发布,去掉了对于985、211学校全日制本科的限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关招聘、以校择人、男士优先、身体歧视,各种花样摆出的门槛是我们必须要破除和解决的问题。
董倩:
我们可以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常态的话题。那么与有限的工作岗位相比,人们更关注的是怎么能够实现就业的公平,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里多次提到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然后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平等、公平反复出现,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继续连线张先生。张先生,中国有句古话叫“龙生龙,凤成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这样的一句俗语,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您觉得体现它的这种存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张翼:
的确在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曾经有一段时间打破了这样一种局限,使得农民的小孩通过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但是到2000年以后,社会上层的封闭性程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扩招以后,农民的家庭的子弟进入到社会上层来的通道就越来越狭窄,导致在就业环境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社会上层的人士通过很多种办法把好的工作岗位、把容易提拔的工作岗位、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岗位,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转给自己的阶层这样一些人士的比重就增加了。这种增加把整个就业市场的这种公平这样的程度给损害了,因此大学生在评价的过程当中就会放大就业市场之上的个人的竞争的影响,而把由于家庭背景的影响而导致出现的这个不公的程度概括为最终的原因,因此我们就说的确是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与严重化会导致对中国社会流动的渠道有一个负面的评价。
董倩:
我们之所以给您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是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梦”,但是“中国梦”实现的很重要的一条,比如说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他毕业要找到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可能就是他实现他的“中国梦”的一个开始。就像您刚才提到的如果这种壁垒和障碍它是存在的话,它不能实现职业这种顺畅的流动的话,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来说,怎么去实现他自己的“中国梦”?
张翼:
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国梦有很多种梦,但是对于一个个人来说,他的梦想第一个我想是教育的公平,第二个就是在初职,第一次去就业的时候起点的公平,然后通过竞争的过程的公平达到我最终等我退出劳动岗位的时候,我达到了自我实现的一个程度,这是“中国梦”的一个最好的解释,但是由于现在的就业不公或者说就业过程当中提拔的、升职的、职业规划的渠道难以实现,这样一个不公影响到中国人的中国梦的发生,因此我们怎么样落实十八大提出来公平公正社会价值观念,实际上是我们在就业过程应该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