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教改

一批二三本院校要转为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5-12-31 15:46 作者:LUPA

来源:惠州日报  

 

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 “合适的”劳动力,要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建议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这样的建议符合社会需求吗?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大学生如何看待这样的建议?近日,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社科院报告

建议将一批本科转为职校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并不缺少劳动力,缺的是“合适的”劳动力,总量充足、结构性短缺还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常态。该报告认为,劳动人口中的 “4050”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就业环境依然比较脆弱,未来仍然是就业政策的重点帮扶群体。

在就业政策制定上,报告认为,政府着重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增加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或者让高学历者屈就于低端就业岗位,而是考虑如何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利用和消化吸收现有的劳动力资源。

报告建议,从供给端看,既要培养更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也需要为已离开学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因此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我们一般人的传统观念上好像自己的子女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可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进入大学,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2014年初的一场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也曾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指高考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与一、二本同属“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

学历

市场走访

  本科毕业首选公务员或求学,专科职校生工资受制于专业

  如今毕业生就业情况到底怎么样,还得听听大学生们怎么说。近日,记者分别对二本、三本院校,专科学院和职业院校的50名学生进行采访。采访发现,在15名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中,6成表示面临毕业时会首先选择考公务员或是考研、留学;3成的受访学生表示向往到大型企业就职,且在招聘会上均有尝试,但面试成功率并不高;1成表示渴望自己创业。而接受采访的专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则反映就业面较广泛,一般服务于企业、保险行业或自己创业等,但工资待遇受所学专业影响,某些专业收入较低。

本科生

合适岗位少,找份心仪工作好难

今年6月,小骆从惠州学院毕业,一年前他就开始找实习单位,写好简历后到各地举办的招聘会应聘不下8次,但仍然没有找到自己适合和喜欢的工作岗位。“适合我、工资待遇不错的职位太多人竞争,几率比较小,而一般的工作又不大想去。”小骆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同学,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本科生起点应该高一些。

直到今年4月份,一直没找到实习单位的小骆终于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有底薪和提成,还算不错,但却与小骆本科就读的生物技术专业不相关。对此,小骆表示,踏入社会后感觉什么事情都是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在大学学习的课程,目前用不上。

与小骆一样,小谢在求职路上也遇到不少挫折。“好多用人单位不希望花钱来教你做事,希望要一个马上能上手的员工,所以一来就要求有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们刚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太不现实了,特别是像我们这些没有显著的学历,又没有职校学生那么多实践机会,最后只能在徘徊后将就找份工作。”她苦恼地说,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

专科生

专业技能强更易找工,文科类没优势

曾就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的阿文去年毕业后在惠州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工程监理这个专业是2010年我刚入学时新增的专业,去年到惠州一家建筑施工企业应聘的时候,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阿文介绍说,他现在工作内容大体和学校学习的相差无几,负责土建专业工程监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

小郑是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今即将毕业的她效仿一些前辈,把自己大学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定制服装上,自行设计衣服图案、款式或亲手缝制工艺品,通过淘宝、微信等线上营销方式销售。小郑说:“当初填报志愿时,除了自己喜欢,也出于‘有一门技艺在手’的考虑。”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专科院校的学生反映,专业技能较强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文科类专业的专科生找工作则没那么容易。

已毕业4年的小卢曾在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习法律专业,他表示,就这个专业而言,专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占优势,十分难找工作。“实话实说,由于师资和自身等因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本科生、研究生会有差距,在就业平台上很难出彩。”小卢说,毕业后他在广州面试过不少关于法律方面的工作,一直无果,为了不闲着,他最后在一家小公司当起了文员。

职院生

跟着师傅学半年,毕业即上岗

“大三时就到企业跟着师傅学习,一毕业就直接在这个企业上岗了。”毕业于惠州市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维修专业的小张告诉记者,他如今在我市一汽车4S店负责售后服务。说起找工作,小张说他是幸运的,并没有经历过那些让人焦头烂额、四处奔波的过程。因为在大三时,刚好学校试水学徒制,选拔学生到相关企业跟着师傅实战,他被选到了这个实验班里,并到了我市一个不错的汽车企业去学习。一年后,因为表现不错,工作也基本上手,小张顺利留在了该企业。

“以往进企业还需要培训一段时间才能上岗,现在跟着师傅学习了半年,基本可以直接上岗了。”小张说,以往职校生是通过招聘会或自己投简历寻找实践机会,但这样的模式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少企业会根据他们的需要安排岗位,学生比较被动,有时候安排的岗位不一定和专业对口,而学徒制这种模式是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对学生而言更具实用性。

虽然就业率高,但工资待遇太低

同样毕业于广东某职校的小玲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2011年毕业的她如今在陈江一所私立幼儿园担任幼师。“我们职校的学生就业率虽然高,但工资待遇是远远不能跟大学生比的。”小玲说,作为一个职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大多是企业或工厂。其中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比如工科类的,待了几年后,随着技术的提升,工资待遇也会提高,而对于她这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提高工资待遇则十分困难。

“我当时来的时候工资是1800元,幼儿园包吃包住,现在干了差不多4年了,工资提到2200元。”小玲说,随着物价的上涨,愈发觉得这样的待遇偏低,她也尝试过换工作,但其他地方给出的待遇也基本相同。

技能

倾听

已就业大学生如何看待学历?

高学历是一些职位的入场券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国企用人设置了门槛,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这个现实告诉我们学历的重要性。”在我市某国企工作的林先生毕业于外语专业,他说,大学毕业后本打算从事教育工作,但因为报考的几家学校都要求报考人员必须是211工程大学毕业,所以他无奈被拒之门外。随后,他也投过不少简历应聘其他工作,但情况也不理想。直到2013年,他终于在我市一国企的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找到一份工作。“当时招聘的基本条件也提到必须具有本科学历。”林先生说,两年的工作经验虽然告诉他,很多时候能力和态度决定表现,与学历关联不大,但如果没有这个学历,他当时连入场券都没有,谁能看到那些表现?

学历高不如能力强

与林先生的看法不同,在我市某大型企业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邓先生说他毕业于一个三B类院校,本来在找工作时不占优势,但他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越走越好。“2011年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只有300元钱一个月,我还是硬着头皮做了半年,因为我需要在那里学习技术。”邓先生说,之后他换过不少单位,工资待遇都不高,但为了“偷师”,他咬牙坚持下来。慢慢地,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让他有资本挑选感兴趣的单位,工资待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依然利用工作机会在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4年时间,我经历过被拒之门外,只吃泡面过日子,但把这些积累下来,转变成能力,最后还是找到了适合我,又能养家糊口的工作。”邓先生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不是凭着一张文凭就能走遍天下,而是拥有别人愿意雇佣你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仅限于学校。

讨论

9成受访学生反对本科转职校

  将二本、三本学院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学生是否买单?在接受采访的50位大学生中,近9成受访者反对将二本、三本学院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学生单方面改变难缓解就业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大一学生小陈疑虑:“我以过二本B类院校的分数线考取了该大学,如果改为职业教育机构,那对我们来说岂不是不公平?”小陈表示,不少人就是冲着以后找个稳定工作去的,因为就业门槛已经摆在那了。在就业门槛没变化的情况下,单方面改变学历设置并不能真的缓解就业问题。

“在将一部分二三本院校转成职业教育机构之前,应先转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大多数人对职校的第一印象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学习环境不容乐观,所以一些父母不乐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等职业学校去。”惠州学院的晓彦说,家长的这些想法都是和社会现状相联系,所以要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还得先改变选拔人才的制度,而不是片面地将二本、三本学院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

专家

未必需要更名,多增设技能型课程

“报告指出,为培养‘合适’的劳动力,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议,其方向是对的,但这种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将院校、学科进行合理分类,学科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师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也需要相应调整。”惠州学院政治法律系社会学历史学教授关威表示,实用性的人才缺少,是目前社会的现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符合社会的需求。但原本的二本、三本院校在转变职业教育机构的构成中未必需要更名,可以在学科的设置上增设技能型的课程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有指导、管理、实操之分,学院方面可以偏向理论的教学,并结合管理、实操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指导理论、有管理能力同时能够动手的高层次人才。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若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一部分在读的大学生认为不公平,那么该如何平衡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关威认为,每位学生在新生入校时学校都有培养方案,而在读的大学生仍按照原先的培养方案进行,相应增设技能性的课程,性质也仍可以为二本、三本院校。学院转变职业教育机构或专业的同年,新生入学再实施新的培养方案。

期盼

课程设置更实用,学校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企业聘请人员来上课

一名毕业于文学系的大学生刘婧表示,她期望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所针对性和创新性,同时,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多像职业学校那样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自己寻找实习岗位。“在我学文秘时,学校仅对课本上的概念进行讲解,并教一些公文写作的内容,没有任何经验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文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基本没有实操的机会。”刘婧表示,一方面老师不一定做过文秘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创造实际操作的平台,而对于学生来说要独立寻找这个平台是很难的。

“校方应该走出学校这个局限的平台,把一些课程重心放在实用操作上,如果学校没有合适的老师,校方可以在企业聘请人员为学生上课;另外,每学期利用一定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应岗位去实践,让理论和实践能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小陈说。

老师

对提供实践机会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

我市某职业学院一教师向记者透露,并不是学校不想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而是这件事情执行起来有难度。个别企业与校方的育人理念有出入,没有从“培养储备人才”出发,一方面有 “你又没给我任何好处我为什么要把技术教给你”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存在着 “不想花大钱又想使用劳动力”的想法,所以让大多数学生走出校园,提前踏上实践平台是有难度的,在很多时候,校方也是被动的。

“国家是否能以一定的优惠政策让一些企业与学校挂钩,鼓励校企结合,让企业消除顾虑,形成‘培养储备人才’的思想。”他表示,这样一来不但为学生创造了可以实践动手的机会,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将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

他山之石

韩国:专业高中根据地方特点设专业

2007年4月,韩国向社会公布了由国会批准通过的 《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法修订案》。根据议案,韩国首先对该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改革先将现有的职业高中改名为“专门系高中”,即专业高中,区别于另一类“一般高中”。其宗旨是提升职业专门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增加升学率与就业率,宣传职业专门教育的重要性,扭转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加强学校教育的专门性。随后,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还修订了《初中等教育法实施令》,系统改革相关法律,作出新的政策性调整,如提前完成2030年专门教育计划等。改革还将职业专门教育与大学专门教育接轨,毕业后达到学士水平,实现升学与就业一条龙服务。此外,韩国的学校会分析每年的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本校的教学内容,以跟上市场需求。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有计算机、幼儿教育、护理、旅游管理、牙科助理、放射科助理、眼镜光学、信息通讯等。有些院校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设立专业,则更能保证学生的就业。韩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学生毕业时可获得资格证,绝大部分可以直接上岗,不必再接受培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