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铜陵日报
“十二五”期间,全市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实施创新发展、强化规范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整体办学水平连上新台阶。
一是基本完成市级统筹。投入资金10.2亿元,全面启动了市县两级职教资源的整合工作,基本完成了占地面积达1600多亩的市职教园区建设,移址重建了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把原市工业学校、市经济技术学校和县职成教中心整合新建为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极大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全市高、中职在校生数从2011年的18760人增加到2015年的24386人,增幅近30%。二是逐步完善结构体系。全市1所应用型本科学院,2所高职院校,6所中职学校共开设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机电一体化、金属矿开采、数控技术、护理等161个专业,各层次办学及专业门类齐全,为全市及省内学生接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之间的订单培养、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各校与企业先后建立了52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逐渐形成“厂中办班”、“校中办厂”等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高、中职就业率分别达95%和98%以上,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全市各职业院校承担各类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认证2.6万人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四是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意见》,引导各中职学校围绕铜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接轨经济建设,实现错位发展。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学生“文明风采”大赛、德能“双优生”评比、精品课程评比等活动,以竞赛促教学,以活动助管理,推动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铜陵市中职中心创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部为主、科室服务”的校部制管理模式,简化了学校管理层级,突出了专业教学和全员育人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省内职业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十二五”期间,全市中、高职院校获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470多项,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第六届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为安徽省夺得了第一个全国一等奖,全市职业教育呈现出发展提速的态势,为铜陵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