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11月25日下午,“2015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举行专题对话会,与会职业教育专家和德阳相关部门、学校、企业负责人围绕“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两大主题,展开热烈探讨,大家思想碰撞、畅所欲言,为德阳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经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跨界思考、跨界行动,最终让职业教育这个‘杠杆’助推行业产业发展和城市进步。”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说。
强化对接合作 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还很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的一席话引得大家共鸣,“企业说我们热学校冷,学校说我们热企业冷,对接上其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市教育局局长尹艳看来,校企合作目前面临法律支撑、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瓶颈,学校的先期探索也多靠校长个人人脉,企业对在企实践学生也有技术熟练程度、操作安全、产品质量等具体担心。
市经信委副主任李世琪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峰也印证了这样的困惑:“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就业难,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本还是要把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这既需要学校以产业、企业为依托,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也需要企业提高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首都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登万都谈道,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成为学校和企业的自觉行为,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支持和长效制度的建立,建议以财税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办学,同时政府积极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和区域实训基地,为校企科研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育等提供有力保障。
拓宽上升空间 增强职教吸引力
当前,职业教育还是缺乏对老百姓的吸引力,这个问题不但将直接制约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反过来使普通教育的“考试中心”和“升学中心”倾向进一步强化。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会专家认为,为职教学生提供“提升”发展的途径和空间,是有效途径之一。
“职业学校对人的吸引力,主要看就业能力强、对口就业率高,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更要看是否有上升渠道,从技工到技师到高级技师,甚至是大国工匠,职业生涯能否有长足发展。”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委员会副主任、课程专家蒋乃平说。来自德国的Thomas Harder举例说,在制造强国德国,也曾经历重知识轻技能、鄙视产业工人、鄙薄职业技术的时期,但随着科学的教育机制建立,选择职业培训的学生可升入应用技术大学,在学历、技能上获得“升值”空间,最终提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吸引力,既包括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也包括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教育教学和实习实训都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蒋乃平提出大胆设想,“可以探索以企业为主体推进职业教育的模式,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等,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实现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要求对接,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专家们也认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政府机构仍要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逐步减免职教学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