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构成出现了代际更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力军。他们和上一代人一样,踏上了离乡进城寻找工作的路途,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年轻人满怀希望进城,却往往带着失望游荡在城市中;又或者频繁地变换着工作,苦苦挣扎在城市的底层。因此,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将有助于帮助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满意就业,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也有助于解决愈演愈烈的“用工荒”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有效转移。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基本状况
在对上千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访谈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从年龄构成来看,他们中18岁以下的人数比例最小,不足5%。这是因为现在农村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辈非常希望也有条件让子女接受更多教育,而18岁以下正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年龄。19岁至23岁年龄段的人占30.8%,不是最高比例。这是因为高校扩招,很多农村适龄青年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农民工的人不是很多。24岁至34岁年龄段人数比例最高,占64.4%。这个阶段的很多人已成家,就业谋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因此他们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主体。
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仅占20.5%,而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高达79.5%。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意味着,他们如能在就业过程中得到培训,就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会提升较快。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进入国企工作的人仅有8.8%,说明国企在用人方面还存在户籍方面的限制;他们大多数人在私企就业,占70.0%,私企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解决农民工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行业类别看,有30.8%的人在制造业就业,江苏有很多民企和个体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制造行业,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62.7%的人从事酒店、餐饮、批发零售及交通运输等城市服务业。建筑业相对劳动强度大,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不愿进入,而房地产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达不到,因此就业比例最小,仅占6.5%。
调查结果显示,45.3%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专业技能,然而却有67.1%农民工的工作没有较高技术要求。他们认为对自身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学历(占29.7%)、工作经验(占28.7%)、人际关系(占23.7%),排在最后的是技能(占3.3%),这同样说明农民工主要从事的是不怎么需要专业技能的简单劳动,所以他们对自身工作技能提高也不是十分重视。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情况
据调查,16.3%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单位从未组织过培训。认为单位培训完全无用或作用不大的超过20%,仅有6.9%的人认为作用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接受的培训主要是安全生产制度等企业基于自身安全和管理便利而提供的培训,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提高劳动者技能。
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情况都不理想。有53%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一个月的简单培训,培训时间超过2个月的人数仅占12.8%。很多人只是听过几节课或者参加过几次讲座而已,并未接受真正的职业培训。
据了解,44.5%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41.5%的人为了增加晋升机会,33.5%的人是为了增加收入,16%的人是因为单位规定必须参加,9%的人参加培训是为换工作。
在培训内容方面,接受过培训的人中有67.6%的人参加了技能培训,33.1%的人参加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有18.9%的人参加了法律知识培训,18.5%的人参加了思想道德培训,还有15.1%的人参加了自主创业培训。表明现有的职业培训,不仅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也关注到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培训方式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演习互动的教学方式,占38.2%,对案例分析式最感兴趣的人占30.9%,对专题讲座式最感兴趣的人占13.6%,而选择一对一辅导的人仅占9.9%。
有39.9%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通过工作经验积累最能提升自身能力,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提升技能的途径多是师傅带徒弟“边干边学”。此外,选择社会免费培训的人占22.8%,选择企业培训的人占19%,选择自费参加培训的人占5.6%,选择自学的人占2.8%。
有55.3%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培训对工作帮助不大,35.6%的人反映培训内容深,19.9%的人觉得培训费用高。这说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往往收费很高,难以承受;而一些免费培训,所提供的培训项目和模式主要根据本地城镇居民的需求设计,不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
有22.8%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计较培训成本,44%的人只参加有组织的免费培训,另外有23.8%的人表示如果只承担部分成本的话,愿意参加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力情况
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转化力等。
调查显示,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动力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大专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学历的差异显著,学历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动力更大。
占总人数9.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个人学习毅力评价较低,评价中等的占69.5%,评价较高的占21.2%。学习毅力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目标完成满意度更高。
对于学习能力,有11.8%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评价程度较低,评价中等的占66.7%,评价较高的占20.8%。不同评价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评价较低的群体选择网络学习的比例最高,评价中等的群体选择看书学习的比例最高,评价较高的群体也是选择看书学习的比例最高,但群体中选择请教单位领导同事和选择上培训班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不同学习动力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转化力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动力大的学习转化力水平更高。
调查显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学习工作技能知识之外,最想学习的是职业道德规范,其次是人际交往知识,提高自身沟通合作能力。而实用价值不大的理论性知识,如基础文化知识、符合城市生活的道德行为知识不为新生代农民工所重视。在职业技能方面,想要学习家政服务技能的人最多,其次是电脑技术,之后依次是建筑建材、餐饮娱乐、物流运输的工作技能,只有极少数人想学机械电工、服装纺织技术,这可能与工作的辛苦程度及薪酬高低有关。
38.8%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经济紧张,无力承担学费;29.7%的人感觉太忙,没时间学习;15.8%的人觉得生活较盲目,缺乏学习动力;12.6%的人觉得基础薄弱,学不进去;此外,还有3.1%的人对学习不感兴趣。
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力,对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数量少、时间短,对现有职业培训满意度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下列建议:一是加强对职业培训的领导,完善成人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农民工职业培训有效需求不旺的根本因素是制度,由于缺乏法律制度层面的约束,导致政府、企业以及农民工个人对职业培训需求不足,因此,政府应该将农民工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层面的成人教育法规体系内,逐步建立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农民工职业培训提供法律法规层面的有效保障。二是加强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目前,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资金筹集方式也不够多元,建议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劳务输出地、劳务输入地共同承担的办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此外,为了减轻农民工的经济负担,政府可以对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给予直接补贴或减免费用。三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转变对职业培训的认识,了解职业培训对于提高工作技能及改善收入水平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观。四是创新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在以前的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年龄和职位阶层进行相关职业培训。培训中不仅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对其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如何寻找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信息、社会保障、投资创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选择适合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演习互动的教学方式,注意为其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培训时间上,以短期培训为主。
要想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还必须提高其学习力。我们建议:一要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动力,引导其将当前工作同终身发展相结合,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二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三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能力,要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引导农村家庭增加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资本投入,向新生代农民工普及计算机知识,帮助他们在信息社会中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信息和知识。四是通过营造群体的学习氛围来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环境,构建知识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