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敢相信我们这些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可以免费在家门口受到这么好的教育。教给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人生的希望。”10月30日上午,在信阳市一家汽车维修店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小伙叫冯友良,今年28岁,平桥区肖王镇人,是这家汽修公司的老板。高考失利后,他去过新疆、东莞,刷过房子、送过盒饭,每月挣1000多元。后来,在家人要求下,他回到家乡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汽修,5年间从修车师傅做到了老板。
在冯友良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震雷山一个谧静的学区。走进教室,记者看到机器旁,一位老师傅带着几个学徒正在摆弄着一个零部件。恍然间,记者误以为走到了企业的生产车间。
在这里,企业与学校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携程旅行网、锐锋模具、华翼航模、电子商务大本营等既是企业车间,又是实训教室,学员们既是职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在这片千余亩的学区里,学生们不出校门就可以实现学习、实训、就业的全过程。
几年来,平桥区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实践,成功探索出了以职业教育提高就业,使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无缝对接、有机融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平桥模式”,还被业界人士称为职业教育的“平桥样本”。
“中国第一局”事出有因
平桥区是传统的农区,总人口85万,有2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7万人。
一方面迎接产业转移,新的产业聚集区迫切需要技术工人;一方面外出劳动力快速回流,渴望家门口就业;趋势看似合理,但中间缺少一个关键环节,企业要的是技术工人,谁来教他们技术?
平桥区委、区政府及时补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现代产业技术工人。
2009年,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在风景如画的震雷山下成立了。基地规划用地1156亩,计划投资8亿元。
2011年10月,为了突破管理体制障碍,平桥区成立了河南省首个县(区)级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作为将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合为一体的政府机构,组建该局在全国尚属首例,有“中国第一局”之称。
首任局长马庆君告诉记者,过去,区教育部门只有2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人社部门负责就业的公务员只有10人。人手不足加上条块分割,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需要。新组建的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设3个股室,5个二级机构,编制36人,管理4所区属职业学校,从事职教、就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据悉,实训基地现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实训车间、餐厅、公寓、学术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模拟航站楼等,入驻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等21家。开设有航空服务、纺织服装、机务维修、电子商务、种植养殖、数控机床、汽车驾驶与维修、挖掘机、高铁服务、电子电工等27个培训科目,年培训能力1.5万人次。
“订单培训”让校企两情相悦
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如此总结平桥职业教育模式:“‘基地+企业’,‘+’号是政府。政府牵线,校企联姻,两情相悦,比翼双飞。”实训基地用一流的教学和服务,吸引国内外优质培训机构和高成长产业在这里交汇、热恋。
北京鑫港航空学院在基地开设的呼叫服务专业每年为携程旅行网培养工作人员500多名,CCC国际统一承包公司培训中心每年为中东石油管理建设培养输送技工1000人以上。市三职高和六职高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平台,送教师进修,送学生实习,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毕业生签约率超过95%。
“你建厂、我送工。”工厂还没建成,政府已经为企业“量身”招聘一批工人在职教基地培训,生产线一建好就可投产。
在平桥产业聚集区投资5亿元的舜宇光学集团负责人郭景朝告诉记者,“实训基地有效打好时间差。一年多时间里企业在基地边培训边试产,待厂房建起来,培训出700多名熟练工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成为新厂起步的人才班底。目前这些工人里面,部分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和工程师岗位。与余姚本部用工紧张相比,在这里根本不用担心招不到工。”
“前校后厂”的新路子乐坏了来这里投资办厂的老总们。2011年,超越服饰投资在平桥实训基地建设了6条电动生产流水线,在生产流水线上教学,员工一边培训一边拿工资。如今,超越服饰在平桥产业聚集区的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拥有员工600人,年生产服装1000万件,产值5亿元以上。
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市场成为平桥区职业教育指挥棒,就学与就业一体,专业与产业对接,平桥职业教育实现了真正的无缝融合。
“职业教育”成了平桥区招商的金字招牌,招工与招商结合,开展“职教招商”,以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吸引大量企业落户。目前,平桥产业集聚区已有企业72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下转第二版)
2014年,平桥区国内生产总值240.7亿元,增长9.2%,总量和增幅分居信阳市第一和第三。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20%,总量和增幅居信阳市第一。
“代金券”让“孔雀”不再“东南飞”
2010年,王继军曾经说过这样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把全区所有上不起学、上不了学的孩子,一个不少、一个不落地免费培训一遍,让他们学一门技术,谋一个出路。”
从当年开始,平桥区每年财政支出500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免费中职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
平桥区区长柳自强跟记者这样算了一笔账:“政府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免费职业教育,可培训5000名工人,通过培训后,如果能带动他们年薪提高一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5000万元,投入产出比1∶10,还可以带动5000个家庭走上致富路,这是回报率很高的一笔民生账。”
在平桥区实训基地车间,平桥区双桥村24岁的曹珊珊告诉记者,“我是拿着区里发的1000元代金券来到实训基地参加培训的。”
曹珊珊提到的“代金券”是平桥区政府向全区平桥籍退伍复员军人、零就业家庭人员、返乡初高中毕业生发放的价值1000元的“职业技能培训券”。“代金券”在职教集团的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可以使用,结业后培训机构凭“代金券”和结业证书到财政局统一报销培训费用。
除了“代金券”,目前平桥区还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免费入学。免费中职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已成为平桥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两大助推器。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现在家门口企业多了,还能免费学门技术,挣钱、照顾家庭都不耽误。”平桥区邢集镇80后青年夏甜甜说。2014年,她领取“代金券”后,参加了免费岗前操作技能培训,如今在豪客礼服做缝纫工,每月平均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而让她更开心的是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平桥区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技能培训对劳动力就业技能的提升,劳动者的收入也呈阶梯状增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劳务输出“候鸟式、无技能、欠保障、收入低”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今年4月12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到河南调研,专门听取了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汇报平桥区职业教育创新情况;4月13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员、职教专家姜大源专程来平桥调研,对平桥职业教育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早在2012年就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的议案,没想到这一设想在平桥已有实践。”8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等有关部门领导来平桥考察职业教育,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像平桥村级卫生室、平桥乡镇公共图书馆一样,平桥职教模式,正日渐成为信阳市平桥区又一张光彩照人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