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总结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经验与成效,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探索 实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确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可以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事实上,高职院校近几年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都在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方面的实践
近10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迅猛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工作者们无不在思考:如何走产教融合的特色之路,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基于上述思考,广西水利电力职业学院近几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学院成立了合作与发展理事会;牵头96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成立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办学平台,为企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之间多元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优化和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提供便利。
(二)建立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探索职业岗位导向、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发展需要技术作为支撑,而技术来源于知识,知识来自于专业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为此,学院与主校区所在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学院与开发区协同发展理事会”,通过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发展制度,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办学、产学融合,职业岗位导向、工学交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区校协同发展,行企校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架构和教学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学院基本上实现了适应开发区及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重点人才的需求,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学院通过围绕开发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整合优质资源,提供“研发、设计、推广、生产”一体化产业技术服务,激发了知识技术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三)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学院相继成立了中锐汽车学院和宝鹰建筑学院,探索双主体办学体制
在与建筑主流企业深圳宝鹰建设集团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学院成立了“宝鹰建筑学院”董事会,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宝鹰建筑学院,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双主体”教育实体。通过制定宝鹰建筑学院董事会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宝鹰建筑学院院长聘任制度、宝鹰建筑学院运行管理制度、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聘制度,建立并实施教学文件共同论证制、“订单”培养及员工培训制、技术研发及产学结合制、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制、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制等约束机制,为这种办学体制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四)校企合作探索职业岗位导向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不可替代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这方面,学院与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最典型的案例。一方面,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岗位技术要求为标准,与开发区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批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制定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选拔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通过学校、行业、企业联动,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工作室等,促进了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使学院成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目前,学院已经建设成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的培训基地、社区大学,成为开发区繁荣发展的联盟伙伴,学院和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区校协同发展”模式。
二、基于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群的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近两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深圳宝鹰建设集团等行业著名企业合作办学,学校作为第一主体、企业作为第二主体,建立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新体制。合作总原则是:校企双方一起出资、共管共培、平分收益、风险共担。具体运作是:学院除负责提供办学场所外,还负责招生、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合作企业则负责购置教学实训设备,按企业的服务标准建设院内实习实训基地,并负责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和推荐学生就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企业派出技术骨干承担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实训实践。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既充分发挥了学院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了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以及行业的资源,将知识、技能、企业文化、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学、用的无缝对接,促进了人才培养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使双方利益得到共赢发展。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深圳宝鹰建设集团的合作办学,创新了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快速提升了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极大提高了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通过与两家名企近两年的合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这种合作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这是一种行业化集团化的合作模式,是校企真正融于一体的独特的合作群办学体制,由此实现了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以与中锐教育集团的合作为例:
(一)校企合作群为集团内合作院校提供交流平台
华汽教育项目在全国有40多家合作院校,可以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如目前卓有成效的教材、远程视频课、教学做一体化整体建设方案等的形成,促进合作院校的交流和发展。
(二)校企合作群为汽车主机厂与合作院校建立联系纽带
学院通过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可以与中锐控股集团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关系,显现独特的校企合作群高职办学模式。
(1)校企合作群推动汽车后市场“订单”办学模式。由上海中锐教育集团牵线,我院与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经销集团——广汇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广汇广西弘远市场营销“订单班”;与全国汽车销售10强企业——广西长久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久“订单”班。这些“订单”班实行“2+1”的培养模式,学生最后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订,学习任务在企业里完成。学生通过集中培训、师傅带徒弟、定期轮岗等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代替校内的实操训练,以企业的集中培训代替校内的理论教学。“订单”班的运行和监控以企业为主,学校配合,共同管理,并各有分工。由此,开创了学院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学院计划下一步加快探索企业介入二年级和一年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校企合作群搭建了学院与汽车主机厂的合作平台。中锐教育集团与国内的上海大众、上汽通用、南汽集团等多家汽车主机厂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学院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平台。考虑到人才培养规格、员工培训经费、队伍稳定、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各汽车主机厂必然首选在全国有40多家合作院校的中锐教育集团为合作伙伴,这就促使汽车主机厂与项目院校合作。学院除了汽车类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外,其他专业尤其是制造类专业也因此受益。
(三)校企合作群引发连锁响应
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的合作,增强了实力,办出特色,打响品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派生出与其他用人单位的合作形式。
(1)与南宁市环保局检测站合作。南宁市环保局检测站把201 1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整个班作为“订单”班,检测站与学校共同制订学生最后一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该站派出骨干技术人员到学校上课,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全部学生到市内各个汽车尾气检测站点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老师也按需到南宁市环保检测站培训该站员工。
(2)与南宁向前驾校合作共建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点。学院提供不小于2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占地约6亩的露天实训场,企业提供设备并配备教练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共建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点。方便学生参加机动车驾驶训练,提升技能,促进就业,校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另外,双方还共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中心,企业每年向学院捐助一定的经费(包括教练车维修保养费)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活动。
(3)与广西南宁沃源重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在特色设备、学生实习和课外指导、教师挂职实践等方面给予学校实质性支持,学校则在技术咨询、新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给予企业优先安排,实现互惠双赢。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是高职院校实现“三大功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才能在职业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才能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