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广播网
“注重升学、看重学历,而不是把技能训练放在第一位,那和本科有什么区别?”发出这种疑惑的是一名来自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政策引导下,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但社会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种种批评从未停息。批评者不仅包括学生,最近一篇题为《高职高烧》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作者义乌工商学院[微博]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贾少华总结归纳了现在中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称高职院校“烧得不轻”,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和“神志不清”。
学生的疑惑主要来自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学校普遍重视英语、数学、语文这些基础课程,但是,入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课程一般都较差,所以不少学生苦不堪言。另外,原本期望学技术,但长时间闷头学习文化课和考试,也给他们以主次颠倒甚至是混文凭的感觉。而贾少华批评高职院校“烧得不轻”,反映的也是类似的问题。他认为,很多人太注重职业院校“高”姓,而忘记了它“职”的姓氏,就会按照精英教育的那套标准和模式来办学,这就可能误入歧途。
职业院校为什么普遍开设基础人文课程?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要向精英教育靠拢,目前职业教育的精英化倾向表现在模仿本科的目标设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显然,这就偏离了职业院校原本的定位,更无法用“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理由来解释。
那么,是什么导致职业教育向精英教育靠拢?稍作分析不难发现,这背后有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家长[微博]和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有着精英教育的愿望,希望在高职学校学习继而完成升本,通过文凭的提升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校方自然也有拔高自己的潜在需求,此外的一个重要动机在于,学校可以通过满足上述虚荣心来获利。职业教育向精英教育靠拢,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学制的延长,由3年延长至4年,这是看得见的好处,校方自然不会忽视。
当然,无论家长学生还是校方,他们都是这个社会的成员,须知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还存在偏见,社会主流仍然有着追逐文凭的冲动,家长学生的虚荣心表现只是这种社会心理的放大,它势必影响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单纯学习技术不足以让他们满意。问题在于,社会的错误认知与职业学校的角色塑造两者彼此强化,如果亲身参与职业教育的人只是一味迎合上述社会心理,结果只是强化外界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知,并减损后者的竞争力。参与职业教育的每一个人内心都应当清楚,职业教育的精英化倾向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如果毕业后只获得华而不实的文凭而没有真正的技术,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
中国受到普遍认可的职业院校,都不是通过向精英教育靠拢而是通过迎合就业市场获得成功。务实地看,中国社会正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目前缺乏的是高级技工人才,就业市场早已发出这一信号。而在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做出引导,压缩本科院校扩大职业院校规模是大势所趋,在去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透露,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近700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职业院校转而推崇精英教育,俨然与时代大趋势背道而驰。
职业院校今后能不能在教育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就看能否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真正做好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家长以及校方而言,避开精英教育的诱惑可能有些困难,但若干年后,市场一定会告诉他们,社会不需要只有文凭的伪精英,而那些接受了良好职业教育的学生,则会在就业市场获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