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教改

提升安全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28 15:09 作者:LUPA

来源:湖南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出要贯彻落实好安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切实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建设安全文化重在培育专业人才

文化建设、文化传播,关键靠人才。由于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安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目前,全国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断层现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安全类专业经过撤、并、改之后逐渐萎缩,以培养“懂安全、会安全”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学历教育较少,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安全生产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目前这样的学校全国仅有两所。无论是数量极少的本科学历教育,还是方兴未艾的高职学历教育,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的当前,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人才第一的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公共事业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和保障安全专业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积极协调企业、社会组织、教育机构等各方力量,努力破解强化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切实落实安全人才培养的责任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安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良好环境。

培育专业人才,要扶持发展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安全科技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同时又普遍认为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安全科技工作环境艰苦、职业风险高,学习和从事安全专业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一线从事安全科技工作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培育安全专业人才成了当务之急;要培育大量的安全专业人才,就必须扶持发展安全教育。支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设立专职安全教育岗位或专职安全教育部门,强化各级教育机构的安全教育责任,督促落实安全教育任务,努力推动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力扶持发展安全职业教育。

首先,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安全科技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公共事业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和保障安全科技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其次是要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大力扶持安全专业高职教育发展,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与高校联合举办安全职业教育,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加强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扩大安全职业教育的规模与服务范围。同时,要引导高校、专业科研机构加强安全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在安全科技人才配置方面的准入门槛,强化生产经营企业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的职责和义务,给予高校安全类专业学生学费减免、就业扶持等相关优惠政策,努力形成招生就业良性互动的安全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并且稳步发展安全专业本科教育,适度扩大安全工程硕士培养数量,努力形成一个合理的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

落实安全文化关键在于“人尽其才”

文化是有力量的,当越来越多的人经受安全文化的浸润,主动参与安全文化传播,我们会看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会发生改变,从而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升级。落实安全文化,着重在于实现“人尽其才”。

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是在政策、制度方面着力,为安全人才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目前,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抓安全生产抓得很紧,但在安全专业人才和干部的使用上,尚存在一些偏差,一些专业人才被安放在行政岗位;一些优秀安监干部,因为事故的发生被“连带”“摘了帽子”等等,这些“偏差”应该及时纠正,权力应当适度下放,政策可以适度向安全专业人才和安监干部倾斜。

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为安全专业人才设定固定安全技术岗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的力度。

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机构,学校应该积极作为,对接市场人才需求,强化安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要负担起安全文化传播的责任,积极传播安全理念、传授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技能、宣贯安全制度、营造安全环境,把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培训作为构建先进安全文化的最重要途径,将“居安思危”的校训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但引导学生认知安全,教授学生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更让安全成为全体师生自发自觉的人生追求与意识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0905698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258号    Copyright © 2009-2021 LUPA
用户名:
登陆密码:
已登录成功

选择文件


点此下载模板>>

登陆失败
请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