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7~8月,正值莘莘学子升学填报志愿或离校求职之际。近期,几项职业教育举措,让我们听到了我国教育转型发展的脚步声,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联合发出通知,明确41所普通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走应用型发展道路。不再用“一把尺子”衡量,考核指标体系与方法区别于重点建设高校。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内加强应用型建设的高校占比约80%左右,走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的大学只占少数。
通百才,不如专一门。国家探索“应用科技大学”办学模式,积极推行高校试点,一些高校也主动适应职业教育需求。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选拔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到该校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做实训指导老师。
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这些大学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创新做法,值得点赞。
据专家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每年将有600万以上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加入劳动者队伍,中低端人口数量红利可望转向中高端人才质量红利。一位小微企业家曾告诉笔者,招一名月薪3000元的IT大学生,远比月薪5000元的电工、焊接工容易得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不仅有利于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还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难题。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对个人发展来说,大有裨益。
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是块短板,其中既有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定位的偏差,又有优秀人才不愿报考职业高校的偏见,也有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对接人才需求的偏离,此外,还有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滞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其技术立国之路的基础便是应用型教育。在当前欧洲经济复苏乏力之下,德国经济却保持着低失业率和良好增长的势头。这其中,强大的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能力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之路怎么走?近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扩大职业教育集团覆盖面,到2020年,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参与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达到一定比例,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
7月31日,国务院再次发文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至此,国务院2008年以来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已达211项,占其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34%。数量减少,并不意味着行业门槛降低。此次职业资格证书的“瘦身”,非但不是放宽标准,反而更注重职业能力上的“含金量”——取消与职业匹配程度低的“鸡肋”证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8月3日~7日,正在贵阳举行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流动与职业资格框架”,举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论坛,深入研讨职业教育框架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凝聚社会共识、调整教育定位、创新教育机制、集聚优质资源、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一项项做起来,我国职业教育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