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这组报道则从施教者的角度,再次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在学生们抱怨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以及最终的培养质量都在下降,看似还不错的考试分数背后是老师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放了水。(《中国青年报》 8月10日)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早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也喊了很久,也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曾经因其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培养社会精英而远离社会现实,被比喻为“象牙塔”。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愈益广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面对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比较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继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正如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样,教育质量,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所在。不论是精英高等教育,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都要保证质量,但两者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则其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不能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质量观来衡量。因此,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应以多元的质量观来评价多样的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必然伴随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和创新需要法律保障。要达到此目的,依法治教是根本,诚信机制是基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还要走很长的路程,不会一蹴而就。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更应该严进严出,不该让“水”冲毁高等教育的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