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陕西建筑建材职业教育集团开拓创新、探索实践,充分发挥集团组织、研究、交流和服务作用,有效增进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联系,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好。
校企有效对接 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充分融合
陕西建筑建材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创新机制,逐步赢得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了校企有效对接。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该集团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扎实稳步开展实训工作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比如,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共建西北地区唯一职工定点培训基地、西北电梯业最大实训培训基地。基地建筑面积300㎡,辐射600㎡,共安装3部竖梯、1部扶梯、3套电梯教学用门机构实训台、6套曳引机调整控制实训台,设备及配套设施价值近700万元。校企联合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三菱电梯陕西分公司领导、教师、培训师、双方基地管理人员组成的“人才培养管理委员会”和“电梯维保专业培训指导小组”,制订了“共建实训基地运行合作管理办法”。企业在学校内设立了培训师工作站,根据实际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目前,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已与中国海螺集团、上海三菱电梯集团、咸阳彩虹集团等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与30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实行零距离接轨。该集团内成员学校和企业从四个方面实行零距离接轨。一是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讲解部分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二是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拟定相关课程实训计划,参与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邀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知名专家教授到学校进行各类讲座。四是加大学校教学改革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对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加大了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继续推进“双证书”制度,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沟通和衔接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进行人才本土化和订单班培养。以集团为媒介,该集团成员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由企业进行招生委托学校培养,学生毕业后回企业工作,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进行人才本土化和订单班培养。比如,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先后与陕西尧柏集团、陕西阳山庄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三易集团、湖南远大集团、恒源利尔集团、广东恩平集团、中国管桩集团成功合作,已为企业培养人才1000多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该集团强调“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模拟仿真、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校企联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该集团特别注重学生技能水平提高,通过组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点带面,逐步建立了职业技能竞赛制度。据统计,近几年在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该集团学生获得奖项50多个。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已成功承办了六届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连续多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为陕西职业教育作出了一定贡献。
——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该集团将学生就业工作列为头等大事,落实就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该集团主动与企业结对,加强与企业沟通研讨,把握市场脉搏,掌握企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信息,为集团成员单位毕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安排就业提供服务。
该校先后与中国海螺集团、上海三菱电梯、中国测绘院等80多家企业签订定向用工协议,推荐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
广泛开展校际交流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校校携手,共同完成合作项目。该集团提供各种机会,促进校校合作。该校与西南建院合作研发完成了5000吨水泥仿真生产线。在此基础上,学校吸收中国海螺集团等企业的合理建议,完善了余热发电等工艺流程,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在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展中,师生共同完成的水泥生产系统模型及建筑模型,获得了一等奖的骄人成绩,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欣并给以高度评价。
——互通有无,加强校际交流。该集团为促进集团成员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不断加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协作,使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师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集团成立以来,北京金隅集团、河北建筑材料学校、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甘肃建筑材料学校、河南机电学校、贵州建设学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银行学校等20多家省内外学校领导进行多次交流学习。通过交流活动,增强了校际间的了解和友谊,深化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职教集团活动内容。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该集团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大胆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校校交流,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与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努力打造独具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致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冀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