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今天的孩子不仅已经数字化了,而且在移动端。媒体在深圳一所小学采访中发现,仅二年级中就有37.8%的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微信或者微博,零零后的小朋友已经有自己的“朋友圈”了。
进入电脑时代,家长们就开始纠结了。现在问题更严重了,智能手机的屏幕更小了,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了,在PC时代,家长好像还可以限定孩子用电脑的时间,不论在时间上空间上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监管孩子,面对一个一个小低头族,同样是低头族的妈妈们尚有担心乎?她们还有什么大招呢?
手机、iPad、笔记本越来越普及,小屏幕、中屏幕、大屏幕,人类进入了多屏时代,这当然是了不起的科技进步,但是当你发现每天和屏幕交流的时间远远大于和人交流的时间,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和入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死盯着一块小屏幕,这是不是一种病态呢?对于还在小学时代的孩子们来说,过早地进入低头族行列,这事真不是小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除了孩子“屏幕化”时间过长,孩子们从小就在虚拟社区生活,用Q Q、微信交流,对他们人格心理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想想还真不好贸然下结论。滚铁环、跳皮筋已经是古董了,魂斗罗、街机也已经是褪色的记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活法和玩法,看不惯说明你老了。
小朋友移动互联了,禁绝不现实,放纵当然会出问题,作为家长,包括学校和社会,应该在“度”上给孩子划一条合适的线,首先是低头的时间要有节制,不然近视的比例恐怕会更高,也许将来一代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另外,小朋友们“关注”什么?“分享”什么?他们的“朋友圈”都有什么人?家长要不要“监管”?用什么方法“监管”?每个家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判断和选择。不过,家长要小心你的孩子拉黑你哦。
今年春节,电子红包满天飞,相信催生了一大批小朋友用户,过去我们要做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经常会说“从娃娃抓起”,互联网这事,看来不需要“抓”,因为它和病毒一样本身会传染,面对少年儿童“数字化生存”和“虚拟化成长”的现象,大人也要学会“虚拟化”地关心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