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四大政策扶持打造软件业
上海17日召开全市性的软件产业工作会议,希望能开启软件业新一轮的“黄金十年”,使行业拥有国际竞争力。国家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上海还首次发布了一系列极有力度的产业政策,包括对大企业的领军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重奖,向全市数万名自主软件技术研发人员颁发平均每人每年约1.5万元的奖金。
这些政策的着力点很明显政府不仅关注软件业整体的增长,更鼓励明星企业“出挑”。因为产业规律表明,只有出现足够多的巨型公司,开发出足够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上海软件产业才有机会参与全球竞争。
昨天的会议是上海史上第三次举办全市性的软件工作会议,另两次是在2002年和2003年初举行,距今约10年。上两次会议确立了上海着力发展软件产业的框架和思路,是上海软件史上的大事。10年前,上海软件产业的年经营收入刚过70亿元,从业人员约2万人。很少人会想到,10年后的2011年,这两个数字会变成3075亿元和35万多人,分别增长40倍和10多倍。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上海GDP比重超过6%,仅用10年,就实现了从“不起眼”到“支柱产业”的剧变。
正因为当年的软件会议打响了软件产业在上海冲刺的发令枪,昨天,10年后的新一次会议也被外界赋予了些许使命感。市经济与信息化委主任戴海波表示,“十二五”期末,上海软件不仅要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重点领域需要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整个产业的年收入要比2011年再翻番,达到6000亿元。到2020年,将进一步跨过“万亿元”大关。
为此,上海将聚焦资源,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IT技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软件业走向高端,打造软件“名企”、“名人”、“名牌”、“名园(产业园)”。
作为支撑,上海昨天发布了四大扶持政策。
第一,对年经营收入首次突破10亿、50亿、100亿元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团队将一次性得到500万、1000万、2000万元的免税奖励。
第二,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品的设计人员,可在年初通过本企业向政府提交申请,审核后,财政将向符合标准的人员发放免税奖金。市经信委预计,该政策年预算约3.5亿元,年均受惠面超过2万人,将持续5年。
第三,对投资超过1亿、10亿、50亿元的新入沪软件企业,区县和园区将分级予以奖励。
第四,只要达到国家划定的“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标准,即使因为名额有限而落选,上海都会给予高强度的奖励,金额相当于该企业缴纳所得税超过10%的地方留成部分。
昨天,上海评出了2011年度软件业年经营收入20强,入围门槛为5.88亿元,达到50亿元级别的企业有1家。但据记者了解,到2015年末,全市软件企业将力争使“亿元户”比现在增加75家,总量达到300家。其中10亿到50亿元的超过20家,50亿到100亿元的有5到10家,同时打造3到5家“百亿元企业”。这意味着,未来3年,20强入围门槛起码要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