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中国工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幕。云集了该展有史以来最全、最新、最精彩机器人的机器人展万众瞩目,让人震撼;与此同时,在机器人高峰论坛上,“机器换人”的话题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应邀赴沪采访的洛阳日报记者在震撼、碰撞与思考之余,也深深体会到,面对机器人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大势,“洛阳机器人”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1 “华丽转身”令人“惊艳”
紧扣“创新、智能、绿色”主题,本届中国工博会不仅全方位呈现了当下全球工业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技术,亦是经济走势的一个晴雨表。
当前,中国制造业进入了瓶颈期,持续调整的路程依旧漫长。然而,中国工博会呈现出来的热闹景象,却与制造业指数连续持平形成强烈反差。
3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云集了13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企业带来的机器人。机器人界的顶级军团、被誉为“机器人四大家族”的ABB、库卡、发那科和安川电机也在其中。
不过,最抢眼的还是“中国机器人军团”。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这样报道:“展厅中,中国自主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一次与国外品牌成规模地同台竞技,这些企业展示了多年自主创新、研发配套的实力和能力。”
代表河南参展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本土品牌”的一员。展会上,中信重工的8款共22台机器人悉数登场,最新研制的矿用灾区侦测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矿山高危环境用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化、产业化。
作为一家老牌国企,中信重工借此次展会高调宣布高起点进军机器人产业。如此“华丽转身”,中信重工令人“惊艳”。因为,在矿山领域,全球范围内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中信重工这样的企业。
虽然是机器人领域的后来者,但中信重工雄心勃勃。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其生接受采访时说:“未来我们将持续布局机器人运动关节控制、矿山工业机器人,通过集成创新和技术与资本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做强做优机器人产业。”
展会期间,6家合作代理商与中信重工签约。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专门来到中信重工展区为企业加油,表示省政府将强力帮扶企业做强做大机器人产业。
2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在这个3万平方米的展馆里,机器人比人多。工博会举办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将机器人的所有专业技术汇聚于此过。”本届中国工博会组委会负责人如此感叹。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肩负着强壮中国制造业根基的艰巨任务。
本届工博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4.5万台,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升级诉求日趋强烈,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20%到25%的年均增长率。
展会期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对媒体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并处于积极向制造强国转变之中,“《中国制造2025》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并行战略——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也就是说,以工业机器人为突破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机器人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记者从展会现场多家机器人厂商处了解到,售价为30余万元的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24小时生产,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几年时间就可收回成本。
“机器换人”,已成为趋势。
3 “顶级峰会”传递信息
“智能制造如何助力‘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产服务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本届工博会重头戏——第四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抛出的演讲主题,吸引了与会的中外嘉宾。一场场CEO圆桌会议、一个个主旨演讲,讨论了发展路径,产生了智慧碰撞。这些思想火花不仅将成为政府产业政策部门的决策参考,还向众多准备转型、正在转型的企业传递出含金量十足的信息。
●普及机器人是提高制造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制造业总产值、GDP增长近乎停滞,但是人均制造业产值和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等仍保持增长,说明在制造业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他们通过普及工业机器人,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低端产能”的中国机会
相对于汽车行业,我国“低端产能”巨大。以2012年为例,汽车整车加零部件的行业产值4.67万亿元,而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产值合计共8.8万亿元,几乎是汽车行业的两倍。这些汽车以外的“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会超过汽车行业。而现在国外机器人企业都是伴随汽车行业一起成长的,对其他“低端产能”产业不熟悉,所以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有机会。
●国产经济型机器人适用于“低端产能”
虽然中国市场上应用于“高端产能”的关节型机器人(即通用六轴机器人)所占市场份额仍较大,但是增长幅度有限。后期有增长潜力的是应用于“低端产能”的经济型机器人,如SCARA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随着汽车以外领域自动化需求的迅速增长,预计从现在到2017年,SCARA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产生的收入将增长最快。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
●近两年机器人需求旺盛的几个应用领域
撇开行业因素,从具体应用领域看,近两年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包括机床上下料(含钣金)、码垛与搬运、打磨与喷涂、铸造等。
●重新定义机器人
机器人发展到今天,已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候。机器人不再是高端装备和人的肌肉能力的延伸。拥有人类的感知和思维、应用到更多领域,成为现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未来,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伙伴。与IT技术、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深度结合后,机器人开始从机器走入“人”的时代,开始具有感知、思维和人的智慧。
●中国机器人产业要着力“弯道超车”
面对机器人的重新定义,中国机器人产业有一个8年至10年的发展窗口期。首先,在传统机器人转型升级之时,国外的竞争优势可能消失。其次,新的机器人领域给了大家同样的起点,这样中国就拥有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中国机器人产业如果抓住这个机遇,有望“弯道超车”。
4 面对新“机”遇,洛阳当有所作为
“机器人革命”已经成为“工业4.0”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这一巨大需求拉动的机遇,洛阳当然不能错过。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兴起,我市已经有相当一批企业成为“吃螃蟹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有79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相关产品的研发及生产。
这其中,不乏如中信重工这样主动转型的老牌国企,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与此同时,洛阳还“冒”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机器人产品:洛阳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特种管道内外自动焊接机器人,出口到了俄罗斯和中东;洛阳瑞恒冶金成套设备制造公司研发成功国内首台(套)重型桁架机器人……
但正如本届工博会上业内专家所言,在机器人领域,国内品牌纷纷崛起,但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还有漫长的征程。
诚如斯言。洛阳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企业大多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多处于起步阶段,且过于分散,尚未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市场竞争合力过弱。另外,智能装备领域核心器件缺失,亦导致我市机器人产业应用集成商和整机生产商没有形成品牌,从而制约了智能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我市已经开始行动。
去年,洛阳就出台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引进及培育行动等一系列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
今年年初,总投资4.2亿元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高性能车用锂电池及电源系统智能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建;今年4月,亚洲最大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在伊滨区建成投产……
可以预见,我市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