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一周监测期间,多项行业重大政策发布,引起热议。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并发布《公报》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积极良好的政策环境成为舆论共识。10月初,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社会对中药国际化的关注,10月底中药编码标准发布,中药“身份证”意义重大,再次提升了中药传承发展话题的舆情热度。医疗美容行业玻尿酸整治即将开始,舆论认为此次多部门联合行动旨在对非法医疗美容机构起到“震慑”作用。
热点话题分析
“健康中国”列入“十三五”规划 医药产业向多元化发展
10月29由新华网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卫生安全战略。” 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和部署《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顺应十三五时期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动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必然要求。
舆论普遍认为“健康中国”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此次又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健康中国”成为未来政策长期支持的方向。中国经济网的文章认为健康产业强调质量和创新,将成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主要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两方面对“健康中国”被列入“十三五”规划进行解读。首先,行业专家认为未来医药行业政策将对社会参与采取更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医疗改革更强调社会、市场参与。例如《上海证券报》引用资深医药行业专家谢维的观点指出,“健康中国”给医疗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外,医改亟须找到一个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此真正推动改革。其次,从市场的角度看,舆论期待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产品。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申曙光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强调对“健康中国”的理解应该更加广泛和多元,健康服务、中医保健、养老产业、体育文化等都将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信息通信报》的文章指出,我国的健康产业的GDP占比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市场潜力较大。券商也发布分析报告指出养老产业、医疗服务以及互联网医疗三个细分领域普遍被看好。
“健康中国”为药企、医疗服务机构带来良好的宣传契机。首先,“健康中国”为大型医药企业整合健康产业链设置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其次,OTC药品以及各类医疗服务的产品定位、品牌营销宣传可紧密围绕“健康中国”;第三,以创新为导向的医药企业将更容易获得舆论认可,企业对创新的积极宣传也将助力品牌形象提升。
中医药新国标诞生 舆论热议中药“身份证”重要意义
据新华网报道,10月29日,国家标准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和《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三项中医药国家标准,此举标志着我国将实施统一的中药、中药方剂、中药供应链编码体系。这三项标准将于12月1日起实施。
中药“身份证”的重要意义是舆论热议的焦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药编码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璐琦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药“身份证”将给中药的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从中药传承的角度看,中药编码能实现以标准的形式固化下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从中药创新的角度看,中药数字编码有利于中药信息化发展,实现中医药信息互联互通,对中医药“走出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中医药系列国标主要起草人廖利平对中药编码系统的制定作出详解,他指出中药编码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选择中药、中药方剂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编码系统突出体现中药的特色。
媒体对国家推出中药“身份证”编码的报道以阐释其意义为主,多数媒体在报道中都提到中药编码对中药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一些地方媒体则更关注编码系统的诞生过程,例如广东地区媒体《南方日报》重点报道了编码体系由深圳市卫计委、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其他机构,以深圳中医药地方标准为基础而完成的。相比媒体舆论场,自媒体舆论场对事件的反馈比较冷淡,普通网民对中药“身份证”的关注程度较低。
长期以来,中医药文化、经验的保存和应用问题在社会中争议较大。近期,中医药发展状况的关注度因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而再次升高。诺贝尔奖引起许多学术人士反思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标准不统一是主要障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药进行传承和发展成为主流观点。此次中医药编码系统发布正是顺应了这一舆论呼吁,赢得媒体赞誉。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对普通民众的中药标准宣传也亟需加强,全国各地中药饮片违规染色的事件时有发生,“民间偏方”盛行,民众对中药规范化的认知程度低,将削弱中药编码系统的积极作用。
五部门联合整治“玻尿酸” 医疗服务行业监管问题引关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工商总局等多个部门,将在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行为专项行动。
近期,央媒、地方媒体频繁发布报道曝光全国各地整形美容市场乱象。医美行业的监管问题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媒体认为监管漏洞是医美行业长期负面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监管存在标准严格、落实不足的特征。《南方日报》的报道指出,国家对三类医疗器械“玻尿酸”的市场准入门槛很高,目前获准生产“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国内企业仅有5个,进口的医疗器械,也只有美国、瑞典、韩国等五个产品在列。然而,虽有“严规”,相关部门却执行不力,“严规”得不到落实,无法对相关从业者的行为进行约束。第二,公众对医美行业涉及的监管部门的职责混淆不清。《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卫计委、食药监局、工商管理等部门均有监管责任,多个部门如何划定监管范围模糊不清,医美行业监管有“九龙治水”之嫌。第三,医美行业不法从业者应受到严惩以对社会起到震慑作用。《南方日报》的文章指出,五部门联合执法,能有效应对医疗美容事件的复杂特性,专项整治具有“警示”的代表意义。
媒体频繁曝光整形美容市场非法使用医疗器械乱象,加上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短期内,医美行业的声誉受到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整治行动有助于消除由于非法行医、非法使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等“顽疾”导致公众对医美行业形成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