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激活微观经济,支撑宏观经济,从根本上转换发展动力。近年来,以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为核心的大健康新业态在全球迅速兴起,据预测,到2020年,大健康将超过制造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大健康发展已呈“春秋战国”之势,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在我国,伴随慢性病蔓延扩大化、亚健康常态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愈加凸显,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时,分级诊疗、医药分离、医养结合、临床医生多点执业等医改政策陆续落地,将为大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大健康产业化进一步倒逼技术、模式、机制创新,或将助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为积极响应中央部署,顺应产业发展新态势,结合重庆优势基础,我市明确把培育大健康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点选择。我们将基于“扁鹊三兄弟”典故启示和“天人相应、万物相通”的哲学理念,着力打破传统医疗模式,加速向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大健康新理念新模式转变,突出技术、模式和政策创新,从“创机制、搞服务、推专项、建空间”四个方面发力,积极构建大健康发展生态系统,助推重庆大健康全业态到2020年达到3000亿元产值规模。
一、突出三个创新,高起点布局重庆大健康创新体系
一是技术创新。认真分析大健康科技需求,高起点规划、全方位布局,积极组织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互联网+、大数据、个性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可穿戴产品、3D打印、医疗康复机器人等一批大健康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确保大健康发展技术支撑扎实有力。
二是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社区、家庭医生、移动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预警、互联网+分级诊疗等新型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和创业模式,加速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化。
三是政策创新。找准制约大健康发展的制度障碍所在,敢于“吃螃蟹”,破除“拦路虎”, 加快政策措施创新,促进大健康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技术应用、模式推广;建立形成横向联动、纵向协同、国际国内合作的新机制,充分释放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养生养老机构等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搞好四项服务,全方位夯实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依托重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云平台,整合大健康信息资源,破解大健康领域企业科技资源不足的难题,面向大健康行业开放共享,提供在线协同创新服务和数据资源综合应用服务。
二是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依托在建的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建立健全大健康领域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交易撮合体系、质押登记体系,搭建集中统一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有力推进大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科技人才支撑服务。进一步完善各类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职称评聘、遴选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团队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协作,培育形成大健康创新人才、创投人才和创业人才队伍,为重庆大健康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是科技金融保障服务。充分利用我市科技金融创投引导基金,在大健康领域引导形成100亿元规模的创业种子、天使和风险投资基金,为大健康发展注入资本活力。
三、实施五大专项,提升重庆大健康支撑引领能力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业模式创新为手段,我市已在常见重大疾病临床诊疗、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健康服务、精准医疗等领域启动实施了5大科技创新主题专项,并在“十三五”期间分年度实施,滚动支持,着力提升科技引领重庆大健康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健康辐射面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优势,拉动内需增长、改善和保障民生。
其中,生物医药专项基于强化共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撑重庆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的目标,将建立完善2个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80项以上、研发创新产品40个,获得专利授权100件、新药证书10个、生产批件20个,打造年产值过10亿元的药物大品种5个以上,推广应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5000台(套)。
健康管理模式创新专项基于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医疗资源扁平化的目标,以“健康管理+互联网+大数据+可移动终端”为核心,重点开展“互联网+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与示范,构筑健康服务产业科技支撑环境(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形成3个病种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3-5个互联网+健康管理商业模式,建立2个医养结合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双向转诊10000人次。
四、打造六类空间,多层次构筑重庆大健康创业孵化高地
推动大健康创新创业落地开花,扩大示范效应,增强发展后劲,形成重庆大健康集群发展态势,以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要形式,着力打造六类大健康创新创业空间:(1)医养结合基地。建设10个集医疗康复服务、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等的医养结合基地,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2)第三方检验检测基地。建设10个临床医学检验和药品器械临床评价等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平台,节约财政投入,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化发展。(3)协同诊疗研究中心。建设10个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会诊、健康数据管理共享等为核心的协同诊疗研究中心,创新构建临床医学发展组织体系。(4)临床医师创客空间。充分应用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建立20个高端名医诊所、健康生活顾问、精准化个性化医疗、国际医疗服务中介等为主要形式的临床医师创客空间,引导临床医师独立或团队创业。(5)健康养生创业基地。设立健康养生专项引导基金,吸引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投入,建设20个健康养生创业基地,开展保健服务、健康食品、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等健康养生创业活动,积极培育健康养生产业。(6)大健康特色产业园区。结合区县各自特色,发展大健康创业服务、企业孵化、服务外包,培育20个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产品等特色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