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IT时报(上海)
不同于CES Asia,此次以物联网为主题的TechCrunch上,并没有看到吸睛的欧美创业团队,倒是给来自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创业者很多展示空间。一直被称为“互联网沙漠”的香港地区,这次由政府引导的“香港数码港”牵头,以逆袭的姿态带来了16家创业团队。
但《IT时报》记者也观察到,除了韩国几个团队带来了智能手表和智能水杯外,其他海外展区鲜见到智能硬件的影子。中国创业团队却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智能硬件,从可穿戴设备到机器人,从电动车到智能家居。
“如果跟硅谷、中国比,我们的经济生态环境很难说特别的活跃。但是比日本、东南亚、欧洲还是要活跃一些。”来自韩国的VC宋恩康说道。
韩国政府主导下的江南Style
听过很多遍《江南Style》,但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韩国江南区其实是创业者和VC的集聚地,韩国最大的孵化器D.CAMP就坐落在首尔江南区的中心。
此次TechCrunch创新峰会上,D.CAMP挑选了9个孵化团队前来参展,B2LINK是将韩国美妆和服装品牌连接到亚洲主要的电商平台,比如中国的淘宝、聚美优品等,僵尸面膜、可莱丝这些知名品牌都是他们的授权品牌;此外还有一些智能硬件团队,比如防止孩童走失的位置追踪器、记录睡眠情况的智能睡眠眼罩、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等。
据D.CAMP的执行理事金光铉介绍,孵化园区得到了政府的投资,初创企业甚至担负了汉江的疏浚项目。参展的不少韩国创业团队都表示,天使轮是由政府百分之百投资的。
调查显示,韩国三分之一的VC是由政府投资的,70%的创业者在初创阶段拿了政府的补贴。但在中国,只有3%的创业者拿过政府的补贴或基金。“中国的ICT要比韩国走在前面,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府驱动让韩国VC的角色很受限。”LLC.Foender的创始人宋恩康坦言。
近年来,中国和韩国的创业交流越来越紧密,LLC.Foender是韩国最大的风投之一,他们的管理资金是1.5亿美元,其中大约有6千万来自腾讯,主要投资移动互联网、手游、在线教育等领域。
“几年前,大家都喜欢去三星、LG工作,或做公务员,进大国企,若是听说你到初创公司,大家会觉得你很失败,很屌丝。但如今很多人都带着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来到初创企业。”初创团队studio XID创始人 Tony Kim说道,离开谷歌中国后,他开发了一款软件,不懂任何代码也可以设计App动作和界面。
台湾ICT创业刚刚起步
经历过11次创业的林修平是中国台湾创业环境里的“非典型”创业者,这次他带着一款专门搜索App的搜索引擎——飞搜,来到上海参加TechCrunch创新峰会。“这两年台湾一直鼓励创业,但优惠政策的倾斜会很明显,像生物医疗技术一类的公司,很容易IPO。”林修平对《IT时报》记者说道。
台湾市场非常有限,从有创业想法的一刻起,林修平就把眼光瞄向了大陆市场。“对台湾的创业者来说,向海外市场发展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大陆是他们最重视的市场,毕竟文化、语言是相似的。”台湾地区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组长李雅妮说道。
但在尝试进入大陆市场的过程中,林修平遇到了阻碍。“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同于传统台商的路径,我们被视为外资,没有办法拿到ISP资质。”他无奈地说道。
在此次TC创新峰会上,台湾展区并不显眼,李雅妮直言,台湾最有活力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互联网、ICT、智能硬件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台湾没有电商垄断的现象,小型的垂直电商倒是成长速度飞快,PChome的市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但总体而言,台湾电商在物流、支付环节还没有达到淘宝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