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单纯是企业营销渠道的变革,而是消费市场、品牌认知、思维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化,更是推动需求结构与供给模式进行变革、促进产业效率不断提升的一种新模式。据相关机构估计,互联网拉动的 GDP 其中只有 25%来自纯互联网公司,其余 75%都来自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相关产业。因此,可以预期,“互联网+”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条新的出路。
互联网经济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网购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5.7%,在全国居民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6.67%。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零售总额的10.6%(该比重已超过电子商务发达的美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不断提升的互联网应用水平,使互联网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增量。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仅通过互联网在流通产业的运用,到2020年,将使我国GDP增加47225亿元,相当于GDP的6%左右。
互联网+流通产业可促进消费
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首先是作用于流通产业。
互联网通过网络,可以将地理上分散的企业组织连接在一起,从单纯的地理空间进入到地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复合叠加的一个新空间。在这个新空间,信息流和资金流通过互联网可以畅通无阻地流动,对传统商业媒介会产生脱媒效应,极大地拓展了商业空间和交易效率。
在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需要各种中间营销服务(运输、批发、零售),产生流通成本。互联网使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或者需求方),减少了产品市场多余流通环节,缩短社会价值转化流程,使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一些乐观的研究认为,通过互联网运用,能够削减批发与零售成本50%以上。
实证研究表明,按照类别,网络中的产品售价较实体店售价低出6%至16%。价格的降低,加上互联网上产品的丰富度的极大增加、通过节省采购时间而节省采购成本等诸多因素,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麦肯锡的研究指出,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民间消费增加4至7个百分点。
可为制造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互联网+”的发生过程是一种逆生产过程的次序,也就是说,”互联网+“在消费端,然后渗透到物流等中间环节,而制造端、研发设计等部门,互联网的渗透率相对较低。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将持续向制造端等各个环节渗透,促使这些部门效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为我国打造制造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化时代,以低成本、高效率为追求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分销系统,这个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遥远,产品主要是满足一般性的需求,个性化的需求很难满足。”互联网+“能够大大缩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个性化消费和柔性化生产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参与设计与生产、消费者主导。
互联网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效率。例如,互联网应用将推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数据化,实现价值链与企业内部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使管理机构轻型化网络化、管理组织柔性化。
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现实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众创新。
互联网使创业创新不一定需要固定于原来的模式,即“创办企业—开拓市场—吸引投资—扩大生产”,而是通过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使个体都能够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来。例如,通过互联网+金融(如众筹),能够使人人都成为天使投资者。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和物流网与 3D打印机组成的社会制造网络无缝连接,通过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众包等方式使社会民众充分参与产品的整个设计、改进、制造、宣传、推广、营销等过程,并可以分享其产品的利润,体验创新过程。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